阅读并回答问题。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
博(bó bé)士学位,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①在美国 金钱 地位 名誉 他都有了
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jì jí)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了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把行李交给了美国航空公司。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
他被迫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国家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10分钟就来开一次灯,使他无法休息,半个月的时间,他的体重下降(jiànɡ xiánɡ)了十几公斤。
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pò pǎi)害,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朋友出面营救钱学森。他们募捐15000美元,把钱学森从拘留所保释出来。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并没有停止对他的迫害。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②然而 钱学森没有屈服 他不断提出要求 我要离开美国 回到祖国去
这样,他坚持斗争了5年。他的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国代表在会晤中提出关于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1955年,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钱学森回国。同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回国的轮船。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③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 他激动地说 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 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 —— 突然 —— 营救 ——
(4)文章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快乐阅读轻松答。(16分)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 )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 )画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 )怨命运的不公。
恰巧 有位老人从他们的身边经过 听见了他们的话 老人走上前去 先对耳聋的孩子比画着说 你的耳朵虽然坏了 但是眼睛还是明亮的 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 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 你的眼睛尽管瞎了 但耳朵还是灵敏的 为什么不改学弹琴 孩子们听了 心里一亮 他们擦干眼泪 开始了新的追求
说来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嚣(xiāo)的干扰,使精神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它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饮( )誉天下。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那个老人,他们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2)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1分)
(3)用“//”在文中给短文分分段。(2分)
(4)写出近义词。(4分)
名扬四海( )恰巧( )
干扰( )埋怨( )
(5)写出下面事情的原因。(3分)
①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擦干眼泪,开始了新的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孩子们名扬四海,饮誉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____”画出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1分)
(7)当两个孩子埋怨命运不公的时候,是谁使他们开始了新的追求。用“”画出他所讲的话。(1分)
(8)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12分)
有一次,父亲带着我,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顶。脚底下,( )的村庄( )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好好瞧瞧吧 亲爱的孩子 父亲( )地说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这样 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 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2)给短文第2自然段填上合适的标点。(2分)
(3)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目的( )地交叉( )
(4)用“假如……就……”写一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画“____”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一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茅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è)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茅士绳结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五十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掉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聘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这位朋友答到:“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断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舍弃脚趾,以局部的牺牲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倒向自己,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即使遇到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成功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作出果断的取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舍弃—() 果然—() 果断—()
(2)短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3)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4)亚历山大剑砍绳结,说他是“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想一想,用传统的思维方式会怎样呢?(3分 )
(5)孩子果断地“割掉中毒的脚趾”。你认为他这样处理正确吗?如果是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后来,我计划举办一次大型时装展,但在离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时候,缝纫(rèn rènɡ)姑娘们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bō bó)下,跑光了。这回该从哪儿找到一条出路呢 看来 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 不然 就只有展出未缝成的衣服了 对呀 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出呢
时装展如期开幕。这真是一个与(yú yǔ)众不同的展览会——有的衣服没有袖子,有的只有一只袖子,有的还只是一片布样。()我们展出的时装不是成衣,()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时装缝成后的颜色和(式 试)样。这次展览,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2)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B、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C、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5)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由原来的开不成时装展到时装展获得成功,你想到了什么?
生活感悟台。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