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谏:劝谏
B.三径荒,松菊犹存就:接近
C.引壶觞以自酌,庭柯以怡颜眄:随便看
D.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策:拄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悟已往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熹微
B.瞻衡宇,载欣载奔
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D.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独悲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常关
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用“心为形役”的痛苦自责之词,作了精辟的总结。
B.小舟遥遥,衣袂飘飘,写尽归田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在官心境形成鲜明对比,一“问”一“恨”,显归意之坚,归心之切。
C.“松菊犹存”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犹言做官本来无心,“流憩”“遐观”“盘桓”,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作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得到皇帝的器重赏识,而是回归田园,乐天知命享余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华①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②。”请益③。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④,可以无与,与,伤惠⑤。”(《孟子·离娄下》)
[注]①子华:即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文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③益:增加。④与:给。⑤惠:恩惠,德惠。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鲁云谷传
[明]张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
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室人:妻子。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小小药肆:店铺
B.不可救则望之走却:拒绝
C.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向:以前
D.闼而入排:推开

下列四组中,全都表现鲁云谷心胸豁达开朗的一组是
①术擅痈疽,更专痘疹
②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③尤恨人唾洟秽地
④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
⑤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
⑥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云谷医术高明,却遭到众人的怀疑,缘于他不墨守古代医学的陈规,不迷信古方。
B.文章拿鲁云谷与米芾相比,意在表现鲁云谷的性格和艺术修养都有米芾的风范。
C.鲁云谷好恶分明,个性率真,是作者的知心朋友,他的突然去世让作者悲痛不已。
D.文章补叙鲁云谷及其妻对雪水煮茶的不同态度,凸显出鲁云谷对待朋友情真意切。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
(2)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夏曰:“虽小道①,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②,是以君子不为也。”
②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①小道:指某一方面的技能,技艺,如古代所谓农,圃,医,卜,乐,百工之类。②泥:妨碍。
(1)请概括子夏与孟子的主张的共同之处。
(2)对这一主张,子夏与孟子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子猷逸事
王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一车!”后为黄门侍郎,未几,弃官东归。
子猷性爱竹,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世。”其傲达若此。后与子敬俱病,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座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摘编自《晋书·王徽之传》《世说新语》)
[注] ①卓荦(luò):卓越出众。②桓车骑:指车骑将军桓冲。③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一车擅:拥有 B.犹还当通冀:希望
C.未若长卿世慢:傲慢 D.后与子敬俱病笃:病故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子猷“卓荦不羁”的一组是
①蓬首散带,不综府事②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
③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④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
⑤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⑥其傲达若此。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猷才华出众,却生性崇尚当时所谓的名士习气,平时不修边幅,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
B.子猷爱竹,造访竹园。主人隆重接待,子猷却只赏竹不见人,主人气愤,就叫下人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子猷因此扫兴而归。
C.子猷路遇桓子野,仰慕他的音乐才华,请他为自己演奏。桓子野也仰慕子猷名士风流,虽没和子猷交谈,却连弹奏了三曲方罢。
D.子猷、子敬兄弟情深。子敬病故之后,子猷拖着病重的身体前往灵堂吊孝,心内悲恸,竟昏了过去。一个多月后,子猷也去世。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座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一)
客问魏子曰:“或曰:‘子房弟死不葬,以求报韩。’击始皇博浪沙中,终辅汉灭秦,似矣。韩王成杀,郦生说汉立六国后,而子房之,何也?故以为子房忠韩者,非也。”
魏子曰:“噫,是乌足知子房哉!人有力能为人报父仇者,助之以灭其仇,其子父事之,岂得为非孝子哉?子房知韩必不能兴也,则报韩之仇而已矣。天下之能报韩仇者,莫如汉。汉既灭秦,而羽杀韩王,是子房之仇,昔在秦而今又在楚也。六国立则汉不兴,汉不兴则楚不灭,楚不灭则六国终灭于楚。夫立六国,损于汉,无益于韩。不立六国,则汉可兴,楚可灭,而韩之仇以报。故子房之心决矣。
“子房之说项梁立横阳君也,意固亦欲得韩之主而事之,然韩卒以灭。韩之为国与汉之为天下,子房辨之明矣。范增以沛公有天子气,劝羽急击之,非不忠于所事,而人或笑以为愚。且夫天下非一人一姓之私也,天为民而立君,故能救生民于水火,则天以为子,而天下戴之以为父。子房欲遂其报韩之志,而得能定天下祸乱之君,故汉必不可以不辅。夫孟子,学孔子者也。孔子尊周,而孟子游说列国,拳拳于齐梁之君,教之以王。夫孟子岂不欲周之子孙王天下而朝诸侯?周卒不能,而天下之生民,不可以不救。天生子房以为天下也,顾欲责子房以匹夫之、为范增之所为乎?亦已过矣!”
(取材于魏禧《留侯论》)
【注】①横阳君:韩国公子成。
(二)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取材于苏轼《留侯论》)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子房之沮:阻止
B.然韩卒以灭夷:平坦
C.拳拳于齐梁之君拳拳:弯曲
D.顾欲责子房以匹夫之谅:原谅

对下列两句中“既”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击始皇博浪沙中②韩王成

A.①②中的“既”都是副词 B.①中的“既”是副词,②中的“既”是连词
C.①②中的“既”都是连词 D.①中的“既”是连词,②中的“既”是副词

下列对文本一、二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魏禧的《留侯论》指出,张良是韩国人,却先是投靠项羽,后来又做了刘邦的谋臣,毫无忠贞之心,更不要谈报韩国之恩、替韩国报仇的事情了。
B.魏禧写《留侯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劝说朋友选对所依靠的集团,抓住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改变历史。
C.魏禧所举孟子学孔子的事例,与张良为报韩国之仇而事二主相似,更加充分地证明张良事二主是时势所趋,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
D.苏轼的《留侯论》把项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能“忍”,正是张良时时提醒,才使得百战百胜、刚强勇武的项羽不断获得胜利。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之能报韩仇者,莫如汉。
②夫孟子岂不欲周之子孙王天下而朝诸侯?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请在方格里填写《鸿门宴》中相关的文句,然后在横线上填空。
①项伯得知项羽准备攻打刘邦以后,连夜到刘邦的军营中想叫张良和自己一同离开,张良认为沛公有了危难,“□□□□,□□□□”,于是把消息告诉了刘邦,从而为扭转局势打下了伏笔。
②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从座次可以看出,张良的身份是最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