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 )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很多原则和做法的源头 |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
C.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律规范的汇编 |
D.与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是一样的 |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对话本质上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
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认为:“《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据其描述,当时英国()
A.实行责任内阁规定 | B.削弱了议会法权 |
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 |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某思想家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下列各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英国()
A.议会的出现 |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
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 D.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 | 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
C.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 | 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A.丞相 | B.殿阁大学士 |
C.尚书令 | D.军机大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