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
| 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
|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
|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
| D.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
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
|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
|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
|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
|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
据记载:从1900年至1911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 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
| 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 | 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
|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 )
| 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 |
|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
| 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 |
|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
|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
|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
|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