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C.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D.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日益西化
B.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C.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D.旗袍典雅大方,能够展现女性的曲线美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