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
C.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 |
D.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 |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代替“國”,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
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
C.丰富了汉语言文字 | 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 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
C.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 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 |
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A.《血战台儿庄》 | B.《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 |
C.《百团大战始末》 | D.《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 |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
“晚上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着枪声不断传出。……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中日甲午战争 | B.九一八事变 |
C.伪满洲国建立 | D.苏联对日宣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