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一种月见草的遗传时,发现一株月见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由原来的2n=24条变成4n=48条,成为四倍体植株。该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 )
| A.属于两个物种,因为二者之间杂交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
| B.属于两个物种,因为二者之间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
| C.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 |
| D.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 |
哺乳动物受精的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细胞膜能够()
| 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
| C.促进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山脚登上山顶,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
| B.在无氧条件下能够利用体内有机物氧化供能的生物异化作用类型一定为厌氧型 |
| C.混有酵母菌的一瓶密封的葡萄糖溶液中有CO2生成,则酵母菌一定进行了需氧呼吸 |
| D.人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其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葡萄糖,进行厌氧呼吸 |
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消耗氧气生成水的过程 |
|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 |
|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 |
| D.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
alvin等人研究光合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在某种绿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
| A.光照时间越长,固定产生的三碳化合物越多 |
| B.在一定时间内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
| C.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
| D.只要给予光照,放射性就会出现在NADPH中 |
下列生理过程中,存在生物膜融合现象的一组是()
①获得杂交瘤细胞 ②神经递质的释放 ③卵细胞与精子的受精作用 ④氧气进入细胞的线粒体中 ⑤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