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
| 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 |
| B.蛋白质、核酸、细胞、糖类 |
| C.蛋白质、核酸、细胞、脂肪 |
| D.核酸、蛋白质、糖类、细胞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
| B.2011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0.04% |
|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
|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
| B.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
| 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
| 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 |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 (1hm2=10000m2) ,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只)、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调查数据如下表:
| 捕获数 |
标记数 |
雌性个体数 |
雄性个体数 |
|
| 初捕 |
50 |
50 |
28 |
22 |
| 重捕 |
50 |
10 |
32 |
18 |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B.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 |
|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
|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
|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 |
在方形暗箱内罩有1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口,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暗箱能转动花盆不动),保持每15min匀速旋转一周。一周后幼苗生长状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