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 A.③⑤ | B.②④ | C.①⑤ | D.①④ |
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 A.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
| 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成分不断更新 |
| 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
| D.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自我调节能力 |
置于阳光下
进行光合作用的盆栽植物,如果突然中断CO
气体的供应和突然移至黑暗处,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
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 A.增多、减少 | B.增多、增多 | C.减少、增多 | D.减少、减少 |
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
|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
|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
|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的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反映了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 |
| B.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 C.图中②-④/①-③的比值代表鼠→鹰的能量传递效率 |
| D.①和④分别是草和鼠同化量的一部分 |
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因为膜内外离子交换的结果,所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
| B.图中显示,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释放递质,递质与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
| C.递质与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和物质运输功能 |
| D.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后膜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使其所在神经元发生电位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