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C.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D.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相同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由此可知,属于核糖体、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是
A.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都具有C、H、0、N、P等化学元素
C.都与遗传信息的表达无关D.都含有遗传物质

右图是测量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结果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b、d
B.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C.若在b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ADP含量增加
D.若在b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含量将减少

右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将胚具有活性的大小相同的豌子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又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温度和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
C.该实验选用胚具有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实验材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D.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只与光照和水分有关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l0℃时的2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