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自H2O |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
下列有关生物圈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是生物圈存在的物质基础 | B.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稳态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
C.生物圈稳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不大 | D.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将破坏生物圈稳态 |
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 |
D.鸡蛋清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
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位置不变;转换高倍镜后污点消失,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在:()
A.目镜 | B.高倍物镜 | C.低倍物镜 | D.装片 |
当已在低倍镜下看到某一目标后,想换高倍镜对其进一部观察,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A.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
B.不用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轻轻调整焦距 |
C.先将目标在低倍镜下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
D.先转换高倍镜,然后边搜寻目标边用粗细推焦螺旋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
(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0C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最适宜的温度是300C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0C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00C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0C时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