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水平面有一重40N的物体,受到F1=12N和F2=6N的水平力的作用保持静止,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求:
(1)物体所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只将F1撤去,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撤去的不是F1而是F2,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某物体从A运动到C所用时间是t,B是AC连线上的一点,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3v,则该物体的加速度应当为
A.2v/t | B.4v/t | C.2t/v | D.4t/v |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 |
D.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也一定不断减小 |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第1s末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
B.第2s内、第3s内物体的加速度相同 |
C.第2s末物体返回出发点,并向反方向运动 |
D.在图示6s内物体的位移始终不为负值 |
下列说法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
B.伽利略用实验验证v与t成正比的最大困难是当时没有测量时间的仪器 |
C.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 |
D.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
关于力的有关概念,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 |
C.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