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部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明清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的产物 |
| B.儒家思想主张在欧洲曾得到推崇 |
| C.译本出现在近代“西学东渐”时期 |
| D.欧洲借鉴儒家思想服务宗教改革 |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有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材料中的“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是指()
| A.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B.第三次科技革命 |
| C.发展“混合经济” | D.放弃自由市场体制 |
“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 B.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
| C.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
| 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
《论语》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 A.认识你自己 | B.知识即美德 |
| C.因信称义 |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有学者对罗马法做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见罗马法()
| A.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
| B.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 |
| C.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 |
| D.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
在希波战争中,雅典军队列成方阵,这种军阵由十二列步兵密集组成,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就自动补位,直到全部阵亡。结果此战雅典以一万步兵战胜了十万波斯军队。从中可以体会到的雅典政治特色是()
| A.法律至上 | B.直接民主 | C.公民意识 | D.轮番而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