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流派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背景因素有
①井田制日益瓦解                   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③私人讲学的兴起                   ④“士”阶层的活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中国1944年发表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体现的政治立场是()

A.日本侵略者攻击重庆国民政府
B.中国共产党揭露蒋介石的卖国政策
C.重庆国民政府内部反美势力的反蒋活动
D.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反蒋宣传

“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保证土地革命和土地国有化,以及废除不早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

A.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发动广州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
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D.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