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
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
B.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
C.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
D.八股取士值得推崇 |
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
C.变更国体的主张 | D.大兴民权的意向 |
据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
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 B.北魏当时的保守势力强大 |
C.孝文帝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 |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
如图是《中国的世界纪录》中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统计数据图,出现图示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B.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 |
C.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 | D.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
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
D.《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