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建站工程正式展开。泰山站位于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选址位置坐标为:东经76度58分、南纬73度51分,海拔高度2621米,距中山站522公里,距昆仑站约600公里。左图为“我国南极早先建成的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泰山站建站期间,下列四地中旗杆日影始终向北的是( )
A.昆仑站 | B.中山站 |
C.长城站 | D.南极点 |
我国泰山站正式开工建站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鞍山昼长逐渐变长 | B.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
C.索马里沿海盛行上升流 | D.南非食草动物向北方迁徙 |
右图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的是( )
A.①到② | B.②到③ |
C.③到④ | D.④到① |
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的溯源侵蚀 |
B.河流的下蚀 |
C.河流的侧蚀 |
D.河流的溶蚀 |
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
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
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
有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大气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只有一小部分 |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吸收、散射和折射 |
C.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时,教室内已经明亮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 |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没有选择性 |
关于地球大气各层热量来源的正确叙述是( )
A.高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平流层顶 |
B.平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对流层顶 |
C.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
D.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
下列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 |
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 |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能进行物质交换不能进行能量传递 |
D.变质岩不能转化为沉积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