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建站工程正式展开。泰山站位于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选址位置坐标为:东经76度58分、南纬73度51分,海拔高度2621米,距中山站522公里,距昆仑站约600公里。左图为“我国南极早先建成的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泰山站建站期间,下列四地中旗杆日影始终向北的是( )
A.昆仑站 | B.中山站 |
C.长城站 | D.南极点 |
我国泰山站正式开工建站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鞍山昼长逐渐变长 | B.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
C.索马里沿海盛行上升流 | D.南非食草动物向北方迁徙 |
右图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的是( )
A.①到② | B.②到③ |
C.③到④ | D.④到①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将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下降 |
B.一月份0℃等温线向秦岭一淮河以北移动 |
C.台湾岛的面积增大 |
D.高纬度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
关于平原和山区公路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 |
B.在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
C.在平原区,尽量通过当地居民点和农田 |
D.在山区,尽量避开陡坡和沼泽地 |
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 B.气候 |
C.水源 | D.土壤 |
读下图,完成下题。图中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 B.制约性 |
C.整体性 | D.平衡性 |
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自然要素是()
A.气候 | B.大气 |
C.水文 | D.生物 |
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关于图中洋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
B.中低纬度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 |
C.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
D.甲洋流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
乙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使海洋污染程度降低,污染范围缩小 |
B.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
C.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D.使沿岸地区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