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嫦娥一号”升空以来,国内欣起了一股天文热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图中两个天文台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
B.两地沿海地区终年温和湿润 |
C.两地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
D.两地沿海均有暖流流经 |
图中两个天文台有良好的观测条件,主要原因是( )
①海拔高,离天体距离近
②离海洋近,冬暖夏凉
③地处高山,人类干扰少
④受大气环流和洋流影响,天气晴朗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峰示意图,阴影部分终年积雪,①、④两地气温相同,回答下列小题。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图示地区的地理特征,正确的是
A.山地南坡可能为迎风坡 |
B.图中湖泊所处位置气温在00C以上终年不冻 |
C.①地位于鞍部地形,坡度较大 |
D.山地北坡为阳坡 |
①、②、③三地气温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A.③②① | B.②③① | C.①②③ | D.②①③ |
下图为“某地2月25日遥感影像分析处理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拍摄时间为当地
A.4时30分 | B.9时30分 |
C.14时30分 | D.16时30分 |
图示区域自然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和主要影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形 |
D.非地带性规律——洋流 |
下图是秦岭南坡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I至VIII带海拔不断升高,II至VIII带为植被带,完成下列问题。I带为该坡自然带的基带,则II至VIII自然带的变化是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
B.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
C.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
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
对秦岭南坡各类土地利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比重随海拔上升不断地减少 |
B.II带土地利用类型的种类较V带更多 |
C.I至II带因水热条件减弱导致林地减少 |
D.该坡土地利用的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 |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 ,44°50′N )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下面各题。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 |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
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
该地景观反应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C.非地带性规律 | D.垂直分异规律 |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季节性冻土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多年冻土指冻结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冻土。下图是“北半球南北方向多年冻土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我国季节性冻土冻结和融化的特点是()
A.季节冻结层每年1月开始产生 |
B.季节融化层每年9月达最大厚度 |
C.季节冻结层每年4月达最大厚度 |
D.季节融化层每年6月开始产生 |
亚欧大陆自西向东冰土带的分布南界具有纬度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A.海洋性气候强弱 | B.东中西地形差异 |
C.土体颗粒的组成 | D.植被种类的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