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要冲。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之一,其中天然橡胶是西双版纳具竞争优势的产业。
材料二: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地表植被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状况比较。
材料三: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土地利用下的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1)针对西双版纳的天然橡胶产业,有人提出扩大橡胶种植规模,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
(2)结合材料,分析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的方向。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5分)
(1)图中A、B、C、D所代表的地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农业地域类型? (填序号):
①混合农业②大牧场放牧业③商品谷物农业④水稻种植业
A,B,C,D。
(2)与A处(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地区。
(3)B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气候区,其中最大的生产国是,该地区发展农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4)D国为促进牧牛业的发展,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
(5)A、C两种农业地域类型中种植的作物中均以为主。
读图20,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20中欧洲主要地形特征。(2 分)
(2)写出亚洲与欧洲、欧洲与非洲的地理分界线。(5 分)
(3)列举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与A地区相比,B地区自然灾害较少发生,分析主要原因。
读我国水土流失分布图19,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别说出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说明B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3)列举减少A地区地质灾害的针对性措施。
我国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读图17、图18回答下列各题。
(1)指出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
(2)试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3)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进行防灾、减灾。下列防灾、减灾活动中,采用遥感技术的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采用GIS的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气象数据 |
B.从历史资料中查询同时期的气象情况 |
C.根据卫星云图、气象数据模拟灾害发展过程,进行灾害预报 |
D.利用地面多普勒雷达获取大气状况的相关数据 |
E.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成灾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料
F.集合相关数据,对灾区各县、乡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损失评估
图16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3分)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2分)
2010年11月以来,长江中下游降水持续偏少,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五成,发生了较严重的冬春连旱。专家评价此次大旱已经达到“极端气候”标准, 50年一遇大旱 。
(4)写出旱灾带来的主要影响,简述为了减少本次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