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家书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春节车上挤,不回家过年了。”菊一字一顿地念出,脸上的喜悦一点点地消失。
延叔有些不高兴,完了?菊淡淡道,完了。
延叔长长地“嗯”了一声,倒满一盅酒,咕咚喝下。菊娘一看延叔脸色不对劲儿,忙打起圆场:“收到信就好。伢子在大学念书很忙,没工夫写许多话。”
菊问:“回不回信?”菊娘斜瞟一眼:“当然回。把家里事告诉哥,让他安心念书。”
菊趴到桌子上,从书包里翻出两张草稿纸,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撰住笔杆裂开的圆珠 笔。延叔叹了一口气说:“告诉你哥,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叫他放心。”说完回过头去,“我没什么说了。”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我说两句。对哥说家里的事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下9只崽。今年价好,涨到7块,有卖头儿。卖猪崽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
“上个月,那只黑老毋鸡被隔壁伢子打断了腿,我心疼了好几天,找到村上张兽医,他说不碍事。现在果真好了,只是有点跛。” 延叔腮帮子一鼓:“说这些干啥?菊,天冷了,叫你哥要当心自己,免得你娘挂念。告诉他家里人身体都好。”菊娘赶紧插上:“我就是晚上困不着,胃老是痛。叫你哥在学校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不要让人笑话咱。”菊烦透了:“哥是大学生,这点事都不懂?”
延叔把酒沥下,不够一盅,只好慢慢喝,边咂嘴边说:“菊,把你的学习情况给你哥说说。” 菊咬起下唇,写道:“上次期中考试我第一名,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枝钢笔。娘还蒸了鸡蛋给我吃。那枝笔很漂亮,我舍不得用,收在枕头底下……大学里也发奖状吗?你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状,让全家都高兴高兴。”
菊写好抬起头。延叔收回盯着菊飞快移动的小手的目光,倒放起酒盅。菊娘就站起去灶间盛饭。延叔又想起来什么,叫菊接着写:“前两天,上面分来救灾衣服。队长说你有出息,特地分给我家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 让你回家过年穿。腊狗说样式还挺流行,城里都作兴。你不回家我就托人寄去。” 菊娘端出饭,也突然想起什么,叫菊再加上几句:“娘初一到后山庙里替你求了签,签上说你有小灾损,要切切注意。”
菊嚷嚷起来:“没纸写了。”延叔见写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张,说:“就不写了。”菊娘便说:“对。你哥不信这些。再说,写多了他没时间看,他的信就那么短。” 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拿起那薄薄的一张纸,延叔瞪着眼前没了热气的几碟菜,硬邦郑地甩出一句:“重写一封。”正在有滋有味嚼饭锅巴的菊 愕然睁大眼睛,随即就按延叔的话庄重地写好第二封信:
“信收到。钱就寄”。 从经济状况来看,你觉得延叔家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菊的哥哥是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你能依据文本分析他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吗?
“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哽在他心里的是什么东西?
最初的家书密密麻麻写了三大张,说了许多事,这反映了延叔一家三口怎样的情感?最后延叔又让菊将家书改成短短的六个字,这又是为什么?试做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多彩陶碗
【新加坡】尤今
①莫斯塔尔有个古色古香的老桥区,区内有奈街,五光十色,风情万种。
②这天,明艳的阳光泼洒在身上,像金色的香槟酒。我和女儿,怀着满满的欢喜,慢慢逛,细细看。丝绸、铜雕、银器、木雕,都是精品。逛着逛着,女儿突然驻足,炯炯的目光里,有一见钟情的狂热。
③那家店铺,琳琅满目地摆着多彩陶碗。
④每一只碗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像是一幅幅圆圆地卷放着的抽象画,五彩斑斓。
⑤我在碗里听到了音乐,我在碗里看到了故事;我和女儿,一起落入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神秘王国里。
⑥女儿痴痴地看,然后,说:“我要买。”那语调,有着不容反对的坚毅,有着不容劝说的固执。
⑦旅居伦敦的她,喜欢烹饪,常常在周末邀约好友到家里共进晚餐。她认为使用这种充满了艺术美的大碗小碗盛放食物,食物也会溢满梦幻的味道。
⑧店主是个好脾气的中年女子,她把多彩陶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地上,让我们挑选。我们母女轻声细气地讨论着,生怕嗓音一大,会把那些精致的陶碗震裂。每一只碗都掇富魅力地展现着自己的风格,或冷隽或柔婉,或朴拙或雅丽,或端庄或奔放;每一只沉默的碗,都在无声地叙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把这样的碗带回家,满屋喧喧嚣嚣的,都是听之不尽的故事。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此刻,取舍竟是如此困难。我们拿起又放下,放下再拿起,如此反反复复,几经折腾,终于选定了。
⑨大碗、中碗、小碗,各挑了八个。
⑩沉甸甸的多彩陶碗,非常坠手。我提醒女儿:“这些碗,不能托运啊,只能手提。”她露出了“赴汤蹈火也心甘”的表情,说道:“没问题,我别的东西不买,就买这个。”又问:“妈妈,您为什么不买呀?”我微笑不语。旅行经年,我早已过了看见奇珍异物就买的人生阶段了。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看过了,便算是拥有了。
⑪女儿将多彩陶碗一层一层地用报纸包了,千山万水一路上呵护备至地提着返回伦敦,那种如履薄冰的小心,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好似手里提着的是一个初生的巨型婴儿。
⑫返回伦敦不久,女儿便呼朋唤友前来用餐。事后,在电话中告诉我,多彩陶碗把一桌朋友的眸子都照得晶晶发亮,大家击节叹赏。
⑬女儿很起劲地侍弄着她的多彩陶碗,每逢周末,便烹煮各式各样的菜肴与碗进行搭配。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的食物,才能村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女儿发现,多彩陶碗用以盛放白白的大米饭或者是清澈的汤水,最能凸显它的美丽;如果放的是汁液浓稠的肉类,会玷污它的色彩,会糟蹋它的图案。
⑭我心想:嘿,这不是本末倒置呜?原该是配角的碗碟,现在,不但喧宾夺主地成了饭桌上的焦点,而且,还主宰碗里乾坤哪!
⑮过了一段日子,女儿竟然绝口不提多彩陶碗了。
⑯问起时,她意兴阑珊地说:“在碗柜里搬出搬进,很麻烦;再说,沉甸甸的,清洗也不容易呀!”
⑰多彩陶碗完完全全地失宠了。
⑱对于处在见了“宝贝”就心喜必买阶段的旅者来说,这是必经的道路,也是必交的学费。
⑲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而这些“昔日的宝贝”,都是我千辛万苦地抱着,提着,跋山涉水地捎回来的!
(本文有改动)
(1)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女儿对陶碗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A.→B.小心挑选,反复取舍→C.→D.起劲地侍弄→E。
(2)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的食物,才能衬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
②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
(3)第⑧段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陶碗?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
(4)如何理解第⑱段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
陈忠实、杨绛两位先生先后辞世,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都引发了“刷屏”,也同时出现了讥讽的声音:你们读了作家几本书,也有资格假惺惺装文化人点蜡烛?老实讲,对这种态度我不以为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与世界相连,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作家的印象,专业或不专业,读得多或读得少,只要他愿意表达,难道不应该更宽容地对待这种表达的自由吗?我认为,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
我们怎么看待一个人,也部分反映了我们怎么看待世界。能否宽厚、从容地对待世界,也决定了这个世界是否会宽容、从容地对待自己。按照美国作家房龙在《宽容》一书中的定义,宽容,就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异于自己或传统见解的观点有耐心与公正的容忍。换个说法,宽容的本质就是尊重、有同理心。
在当下社会的很多场合,缺少尊重感、同理心的情况处处可见,导致了各种关系的局促和撕裂。网络世界上贴标签、打棍子、扣帽子的做派,天天都在上演;在某些官员那里,给曝光丑闻者套上“没安好心、危害社会”的帽子,给某些新生事物贴上“没事找事”的标签,也是分分钟的事儿;在很多老师那里,凡是学生身上有自己“看不惯”的表现,便试图扼杀剪除;甚至某些自诩进步的知识分子,也难逃羁绊:凡是不同于己,便“不可理喻”,加以蔑视与讥讽,引为寇仇。
,不仅是一种修养和美德,最终还会成为你我的一种生存方式。在多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看不惯一些明星的高调,看不惯一些学生的新潮,看不惯义愤,看不惯中庸与调和……但各种“看不惯”之后,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同理心去感受,他们触碰底线了吗?他们真的一无是处吗?他们真的是人心大坏而不是角度不同吗?
当我们崇尚犀利的时候,莫忘记了从容的魅力。1936年,鲁迅去世,一位女作家给胡适写了一封信痛骂鲁迅,胡适给她回信说:鲁迅先生固然批评过我,但是我对你这个态度,深表遗憾。“爱一个人,我们不能万美集于一身;不喜欢一个人,我们不能万恶集于一身,我们要就事论事,方有持平之论。”信念不同的自由激辩也该有底线,比如: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
发生在这个时代的很多谩骂、嘲讽、“打击”,凡是不以理性与包容为底色,我一概从心底对其不齿。大家确实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但绝对不是“灭了谁”才有出路。思想竞争、观念竞争,需要以极大的包容之心作为运行的底盘,在如此基础上碰撞、激辩、博弈、说服,才能彼此砥砺,螺旋上升。没有包容心的争辩只能把真理越推越远,处处硝烟弥漫,结果一地鸡毛。人人都应该克制自己“看不惯”的反应,在理解与理性的基础上讨论与争辩。
比起曾经的极端年代,我们确实宽容了很多,但比起我们追求的美好未来,我们的宽容还远远不够用。法国文学大师雨果的一句话,贴在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室或走廊里,“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遗憾的是,它始终没能写入这个时代每一个人的心里。傲慢、偏见、偏激,狭隘、局促、自负,仍是投射在很多人心头的躁动阴影。而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处处都显匮乏的必需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4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2段和第3段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
(5)文中第4段提到“在多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请举出你曾经”看不惯“的事,说说读过本文之后,再面对这类事情,你会如何看待、处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美丽的藩篱
1954年春天,我12岁,在北京隆福寺小学上学,有一天,学校停课,老师带领我们到猪市口大街南边参加义务劳动。那一片地方现在广为人所知,就是中国美术馆所在。记得那一年还没有修建中国美术馆,只是拓宽马路,好把从朝阳门、东四到沙滩一直通往西四的道路疏贯。工人师傅们已经把那一片地方的房屋拆卸得差不多了,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们只需把一些未及清理的砖瓦碎木集中到指定的地方去。
到了工地,只见早已有很多大人在其中忙碌。那时我系着红领巾,在老师带领下干得满头大汗,一身是灰,却满心高兴,生怕落后。
我正忙着把一摞砖头抱到指定的集中点去,忽然看到了我的妈妈,吃了一惊。因为清晨妈妈给我热早点时,并没有说起来这地方参加义务劳动的事呀!但是我很快也就想明白,一定是我上学以后,街道上才通知居民们来义务劳动,好各方齐心协力,把那片拆迁地的清理工程抢完。妈妈年轻时当过小学教师,那时却成了家庭妇女,可是她热心街道工作。妈妈当时年过半百,相当胖,干起搬运杂物的粗活自然十分吃力,脸涨得通红,可是她满面春风,仿佛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我家自1950年从重庆迁到北京以后,眼见着北京市政府疏浚什刹海、翻修下水道、增敷自来水设施、开辟一条又一条的公共汽电车线路……爸爸妈妈提起来总是赞不绝口,现在能亲自参加提高首都生活品质的工作,妈妈那种心甘情愿的劲头,自然体现在每一个动作里。
我望见了妈妈,而且,妈妈一定也望见了我,我伸长脖子,身体前倾,使劲朝她挥动手臂,张大嘴做着口型,拼命地向她显示:嘿!我在这儿呢!我在这儿劳动呢!”可是,令我非常失望并且惊诧的是,妈妈眼光从我身上掠过时,却仿佛是看到一个她并不认识的孩子,倒也不是冷淡,她脸上分明有着微笑,然而那只是看到任何一个参加义务劳动的少先队员时都有的微笑,而不是我所期盼的那种看到她最心疼的幺娃儿的特殊笑容!我几次试图接近她,并且频频以夸张的肢体语言以期引起她的关注,然而她却依然不给我哪怕只是表情上的一个小小的特殊回报!惶急中,我一个趔趄,跌倒在地,磕破了腿,我恨恨地望着那边的妈妈,心想难道你还不来管我吗?可是,她却直起腰来,耐心地跟一位去问她什么事的老大爷解释起来……班主任老师赶过来,扶起我,并且忙带我去找卫生站清洗伤口、涂红药水。
当时的我,怎么也弄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在义务劳动的工地上不格外地关照我。那天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正在厨房里烧我最爱吃的豆瓣鲫鱼……晚饭前,她仔细查看了我腿上磕破的地方,说不要紧的,又嘱咐我先洗个脸再吃饭,晚上要洗个澡……晚上洗了澡,我忙着赶作业,也就没有问妈妈,为什么在那工地上,她对我视而不见?
这事我始终没有追问她。其实越到后来,越用不着问。这类的事后来经常出现,都很细小,形态不一,含蓄微妙,然而如雪花飘落积累,使我的认知越来越澄澈清明:妈妈一再地在我生命的活动空间中,设置出无形的藩篱,使我懂得,藩篱的一边,是我们温馨的家,在这个区域中,我尽可享用亲情,悠游自在,甚或偶尔撒娇使性;而藩篱的另一边,是公众社会以及他人所在,我要从小懂得,在公众社会中不可仗恃或依赖亲情温恤,并且一般来说他人不可能,也无义务给我以“幺娃儿“式的宠溺优待,我一天天地长大成人,应尽早习惯于在公众社会中奉献,学会与他人耐心磨合,艰辛劳作,独立生活!
在我17岁离家独立生活之前,妈妈给我以深刻的影响,她为我设置的籓篱,是无形而美丽的,这是她给予我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我的人生已过中途,回顾往事,我有许多的错失,有时甚至是重大的失误,然而,托庇于妈妈给我的教养,我从来没有犯过公私不分,或人我不分的错误,并且,我总是能像她那样,在把自己家藩篱内的东西贡献给藩篱外的社会和他人时,只觉得欢愉,而视任何将藩 篱外的公家或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为奇耻大辱。1988年,电脑在中国还是相当稀奇的东西,一位大款朋友送了我一台电脑以助我写作,我毫不犹豫地将那台电脑捐给了当时我任职的单位.恰在那一年,妈妈不幸在成都仙逝,我在流泪祭奠妈妈时,心中告慰她说:“您为我设置的人生藩篱,我要再传给您的孙子,那将是常青的,美丽的藩篱。
(选自2015年第18期《读者》,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章标题“美丽的藩篱”的含义。
(3)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的两处划横线的句子。
A.我伸长脖子,身体前倾,使劲朝她挥动手臂,张大嘴做着口型,拼命地向她显示:“嘿!我在这儿呢!我在这儿劳动呢!”
B.这类事后来经常出现,都很细小,形态不一,含蓄微妙,然而如雪花飘落积累,使我的认知越来越澄澈清明。
(4)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理解文章结尾划浪线句子的作用。
(6)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妈妈为儿子设置人生藩篱的做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看法。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生择一事”并不奢侈
①今年4月,《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去世,引发了全社会对于这位秉持“一生择一事”严肃创作态度的作家的追忆。创作《白鹿原》的过程中,为了让自己完全融入写作氛围,他从省作协大院搬到乡下独居;为写这部小说,他打了无数遍腹稿,阅读了大量经典名著和非文学书籍。整个创作过程,花了陈忠实整整6年时间,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气力,却也让他抵达自己的人生巅峰。陈忠实的创作生涯长达50余年,一生为文学而努力,他的一生诠释了何为“一生择一事”。
②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这种环境下容易滋生出浮躁心态,踏实认真地做小事、做一件事的社会土壤正日益贫瘠。追名逐利的社会氛围让“一生择一事”显得十分“奢侈”。面对这样浮躁喧嚣的社会现状,我们应该把“一生择一事”作为基本信仰。
③“一生择一事”,用一生的时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可以获得事业的成功。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公司正是这样的典范。当问及任正非成功的密码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坚持只做一件事”,不炒股、不做房地产、不上市,28年坚定不移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
锋。相反,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人追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们上午读书写作,下午学茶艺学插花,晚上跳芭蕾弹钢琴,周末又不遗余力地去学外语学国学、练马术玩极限。虽“样样涉足”最后却落得“个个平庸”。
④“一生择一事”,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而取得的成功,意义更加非凡。前段时间,电视上报道了一则新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车洪才用了36年时间编写完成了250万字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之一,我国掌握这门语言的不到百人。编纂这本字典,最初是为完成国家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的任务。后来有关部门把这件事都忘记了,车教授却在没有一分钱稿费的情况下自己垫钱坚持把字典编完。如今,《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车洪才用自己的坚守实现了年轻时的自勉:奋少壮之勇力,攫智库之珍奇,建丰伟之功,立不灭之绩,完终身之夙愿,尽人世之大义。
⑤世易时移,青年群体始终是推动国家创新和进步。保持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虽然今天的音年不同以往,个性更加独立、思想更趋多元,然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不管人生目标多么宏大,理想多么高远,只有秉持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信仰,才可能成为具有新认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坚守“一生择一事”,无论成功与否,都会让我们拥有因奋斗而充实无悔的人生。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从《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事例写起,有什么好处?
(3)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出最适合充当选文第④段论据的一项
A.《庄子》中记载,鸡胸驼背的老人虽然残疾,但用竹竿上的蛛丝粘蝉,百发百中。孔子向他讨教。他说,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翼罢了。
B.邓稼先费尽一生心血,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
C.法国作家莫泊桑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作出了《项链》《羊脂球》等经典著作,最终跻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行列。
D.比尔•盖茨中途放弃了自己在哈佛大学的学业。专心投入到自己喜欢的电脑研究中,创建了微软公司。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5)选文第⑤段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抗癌奇药桃儿七
作者:陈博君
在横贯于我国中部的秦岭山脉,有一座海拔3767米的山峰,这就是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秦岭主峰﹣﹣太白山。太白山有着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自古便有“太白山上无闲草,满山都是宝,认得作药用,不识任枯凋”的说法。在种类繁多的太白草药中,有一种名为“桃儿七”的草药,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
桃儿七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高仅20~50厘米,亭亭玉立。.桃儿七的花型较大,两性,单生,先叶开放,花色粉红,花瓣6片,呈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略呈波状;花苞刚刚开放时,花瓣合抱成酒杯状,酷似美丽的郁金香。桃儿七的浆果也很有特点,为卵圆形,成熟时为橘红色,十分美观。
桃儿七果实中的维生素含量极为丰富,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大多数水果,维生素B的含量更是比多数水果高出数倍,维生素PP和胡萝卜素的含量也均可与大多数水果相媲美。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桃儿七果实的总氨基酸含量达3.7%~4.3%,含量较高的有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其中,亮氨酸和缬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对人体发育和补充营养有重要作用。桃儿七果实所含的微量元素中,铁、锌、铜、锰的含量也都很高,它们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成分,直接参与人体代谢,对维持机体自身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桃儿七营养价值很高,但它同时是一种有毒的植物,其根茎、果实等均含有木脂体类的成分,如鬼臼毒素、去甲鬼臼毒素等,因此均可入药,是中国传统医疗手法“以毒攻毒”的理想用药。
众多医药典籍从不同侧面尽述了桃儿七的各种医药功效:《纲目拾遗》《广西中药志》记载,桃儿七可治一切毒蛇伤;《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桃儿七可治虚弱脱肛;《四川中药志》认为,桃儿七能治劳伤吐血、腰痛、疥癣白秃;《江西草药》记载,桃儿七能治肾虚、劳伤、中暑、胃痛;《贵阳民间药草》记载,桃儿七治体虚弱、痨伤咳嗽、虚汗盗汗,等等。
当然,桃儿七最大的医药价值,还是其具有神奇的抗癌作用。早在1953年,美国就将“太白七药”之一的桃儿七提纯制成药品用于抗癌,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还被载入美国《药典》。以桃儿七为主药研制而成的国产抗癌药,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尤为明显,临床有效率达88.5%。
桃儿七对生长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今它更多的还是野生于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和陕西等地海拔2200~4300米的林下、林缘湿地、灌丛中或草丛中。桃儿七适于寒冷而湿润的环境,因此,夏季低温多雨或冬春干冷的时候,最低气温通常在﹣10℃以下,年降水量在400~900毫米,是最适宜桃儿七生长的季节。
(1)选文依次从桃儿七 。 、 和生长环境四个方面说明了它的特点。
(2)选文第①段引用“太白山上无闲草,满山都是宝,认得作药用,不识任枯凋”这一说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除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们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主药”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5)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桃儿七植株高,花型较大,果实为卵圆形,成熟时为橘红色,十分美观。
B.桃儿七的果实含有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所以我们可以直接食用。
C.根据铁岭地区的气候特点,美丽堪比郁金香的桃儿七可以装点我们的校园。
D.据医药典籍记载,桃儿七可治一切毒蛇伤,也可治虚弱脱肛、胃痛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