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县之大家。大家推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陈说,皆长跪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县之大家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改变
C.时吴氏家师儒延:迎接
D.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市中儿嬉敖 B.皆长跪
客亦知夫水月乎具告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陈说 D.见称如此

及其之既倦                            皆出于此乎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改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来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①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②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③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④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鼓:振动。
B.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腾:传播。
C.汝识之乎识:知道。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几乎。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周景王之无射也
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C.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D.今以钟磬置水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下面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文中极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C.文中标明了四处“笑”,其中①④的“笑”都是针对李渤观点的,有否定、嘲笑之意;而③处的“笑”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兴奋。
D.作者以探究石钟山命名为由来提出自己不迷信旧说,大胆质疑,敢于探索的主张。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合作考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持,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赵王以括代颇将。蔺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遂胜赵
(1)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2)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
▲▲▲
(3)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遂胜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吴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祜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祜谏日:“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诸侯所望。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②。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乡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祜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祜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多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祜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候相。祜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阁里,相和解。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认罪。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祜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祜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祜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祜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祜亦径去。冀遂出祜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祜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yìyǐ):一种草本植物。②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③啬夫:农夫。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昔马援以薏苡兴谤作《师说》以贻之
B.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吴祜品节的一组是( )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③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④冀怒而起入室,祜亦径去 ⑤祜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⑥功曹以祐倨,请黜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祜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祜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自持,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祜黄真同时举为孝廉,吴祜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闭门自责,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D.吴祜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祜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5分)
译文:
(2) 祜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祜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妖术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剨然脱扃,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关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刀中庭石,石立断。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如柝。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如公言,戒备而往。卜人又匿如前。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②弯:拉弓;指开弓射箭。③关:与上文的“弯”意思相同。④翳形术:即隐身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觇之觇:暗中观察
B.倚剑危坐危:端正
C.烛之,则纸人烛:用烛光照
D.卜之而爽爽:心里踏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乃自卜 令君乃亡赵走燕
B.急击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旨为犬血模糊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审视,则土偶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于公任侠勇武的一组是
①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②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
③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④公方骇,鬼则弯矣
⑤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⑥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
B.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
C.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D.作者在文中批评了痴迷巫术的人,谴责了用巫术害人的人,这表明作者的思想相对于所处的时代还是比较进步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

(2)忽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

(3)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宫生传
高启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遨戏,尽丧其赀。逮壮,见天下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搜览瑰怪;渡浙江,泛具区而归。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侯,门止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有二将军,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
其一尝遇生客饮,顾生不下己,目慴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后生,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
时藩府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閟,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
注①周:通“赒”,救济。②风后:相传为黄帝相。《握奇》:《握奇经》,古代的兵书。③周流:周行各地。④具区:太湖的古名。⑤庋(guǐ):收藏。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与少年饮博遨戏,尽丧其赀赀:通“资”,财货,这里指家财。
B.乃谢酒徒,去学兵 谢:谢绝,不接纳。
C.彼酗,不可近也酗:凶狠,残忍。
D.从健儿带刀策马踵后生踵:尾随,跟随。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直接表现南宫生“任侠”或“好客”性格的一组是
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
②衣冠慕之,争往迎侯
③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④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
⑤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
⑥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A.②③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生是位奇男子,身材高大,饱读文章,任侠好客,性格直率,也通古玩书画。他生于乱世,有心建功立业,却怀才不遇,落得晚年以书画、古玩、诗文自娱。
B.南宫生豪侠仗义,胆识过人。当时有两个武官均蛮横,欺负读书人。南宫生听说后,气愤难平。在酒席上和路上教训了这两个恶人,为读书人出了一口气。
C.南宫生在军事方面很有造诣,因他多次准确料定藩府胜败情况,藩府知道情况后,想将南宫生招到手下,但南宫生却不答应。藩府想陷害他,南宫生设法免除了祸患。
D.作者在文章结尾时推崇南宫生由进取变为退隐,这是旧时代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2)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
(3)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17·15)
(1)根据上文,写出两个相应的四字成语
(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