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花生长在地上。    (    )
花生被鼹鼠摘走了。    (    )
花生长在地里。    (    )

科目 语文   题型 判断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我”的发现始起于一本科幻书。()
(3)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4)老师在上生物课时,讲人的起源问题,逗得“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5)“我”被轰出教室,“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我理由,世界上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6)作者的发现,是从实验中得到的。()
(7)“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转折的意思。( )

判断下列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
(1)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2)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

小小法官,我会判断。
(1)吕岩、杨万里、辛弃疾都是宋代诗人。( )
(2)“清平乐”是词的题目,“乐”读yuè。( )
(3)《清平乐·村居》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草原》这课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
(2)“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两句中的“茫茫”一词的意思不同。()
(3)《白杨》一文中爸爸两次沉思,第一次是爸爸想过去,想自己。第二次爸爸是想子女,想未来。()
(4)《草原》和《白杨》两课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
(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
(1)《白杨》一文中爸爸两次沉思,第一次是爸爸想过去,想自己。第二次是爸爸想子女,想未来。()
(2)“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两句中的“茫茫”一词的意思不同。()
(3)《草原》和《白杨》两课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4)“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是比喻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