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冗于琐务,数日不暇,摆脱归来,俗尘满襟,宜读《史记》项羽本纪及游侠列传。这段话主要是想说明( )
A.读书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B.读书选择可以随时空环境不同而变化 |
C.读书过程影响人们的实践和文艺创作 |
D.人们读书必须要有特定环境才能深入 |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中秋节,许多东南亚国家也将这一天作为传统节日。中华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中国唐代向东南亚地区的持续不断的移民。这反映了()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
B.中国人移居境外,入乡随俗 |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D.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可在欧洲人看来,“客随主便”却是令人十分困惑的思维方式,他们最怕听中国人对他说“Up to you!(随您的便吧)”。这主要说明了()
A.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
B.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
D.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体现了( )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类创造的产品就是文化
③文化都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至今罕有其匹的大作家、大诗人、大书画家。这说明( )
①先进的文化源于发达的经济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