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2013年6月15日至2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中国之所以举办此次文化节,是因为( )
A.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主导 |
B.世界各国一向崇尚中国文化 |
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D.文化融合是文化交流的结果 |
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一个多种文化共存的星球,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必须全盘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 )。
A.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
B.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
C.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
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像北方小伙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关于雨的描写()
A.说明地方自然特色决定地方的文化特色 |
B.借自然环境的差异表明文化及其形成的性格差异 |
C.表明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障碍 |
D.仅能体现自然环境差异,因为同一国家不存在文化差异 |
2011年8月,国家大剧院邀请来斯诺文尼亚东姆席克合唱团、奥地利威尔顿童声合唱团等,打造第三届国家大剧院八月合唱节。他们带来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会,《绿色草原》、《牧歌》、《宽广的提萨河》等曲目让观众感受到了浓郁的阿尔卑斯风情,领略了东欧合唱艺术的迷人气质。这()
①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共性
③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④是通过教育活动传播文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在成功连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看来,做好这份“地球上最困难的工作”,内在力量远比身体力量重要。至于“内在力量”从何而来,他的回答是:中国古典文化有着重要的滋养作用。潘基文的回答表明()
A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比现代文化更大 B.文化多样性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获得发展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