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2014年“中秋”小长假,我国消费品市场供应足,需求旺,生活必需品价格无异常波动。据商务部监测,9月6日至8日,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4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负责人分析,“中秋”市场呈现几大特点:一是商品市场多姿多彩,消费结构升级明显。金银珠宝、手机、液晶电视、数码产品等成为市场宠儿,高端智能手机、数码相机、iPad等数码产品受到年轻人追捧。二是文化休闲受欢迎。节日期间,各地书店、图书馆、科技馆人气旺。上海科技馆推出一系列体验动感探索科学的活动,大连市新华书店长假日均营业额较平日增加50%以上。三是城市近郊和风景区趋热,农民得实惠。四是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五是资源节约在中秋节有所体现。在今年的中秋礼品市场中,高档白酒、精致月饼以及鲍鱼、人参等贵重礼品不再吸引大众眼球,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茶叶礼盒等成为市场的亮点。
请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一下近几年“长假”消费热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根据今年“中秋”市场呈现出的特点,谈谈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14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981—2013年我国农村人均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1981年 |
1991年 |
2000年 |
2010年 |
2013年 |
|
人均收入 |
223.44 |
708.55 |
2253.42 |
5919 |
8896 |
图:2000—2013年农民收入结构变化情况
材料二:调查显示:2012年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占农村劳动力的48.76%;从事农业经营多是中老年和妇女;从事种植业收入仅占农民总收入的26.6%,成为“兼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家庭承包经营的局限日益呈现:农业生产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民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低。很多地方的农民开始探索: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基础上,流转放活土地经济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顺应农民期盼,党中央出台措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特点及意义。
(3)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有关知识,分析党的农村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
站在历史的新高点,中国打造民族复兴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和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为铭记历史,全国各地举行了升旗仪式、和平法会、烛光祭等形式的悼念活动。活动凝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共同精神信仰,勉励国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材料二:“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2014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功能的角度,阐述开展公祭活动会对当代国人产生怎样的价值引领。
(2)结合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发表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升至46.6%;同时,消费需求逐渐成为需求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
材料二:“新常态”定义了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 - 8%的中高速增长;优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新动力,中目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多挑战,面临新的挑战,如:产能过剩、要素价格上升、创新能力不足、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材料三:《人民日报》头版连发5篇评论员文章,从“新”、“严”、“实”、“廉”、“清”五方面概括党内生活“新常态”的特点。文章写道,制度更加严格、行动更加务实、作风更加廉洁、干部更敢担当,正逐步成为党内生活的新常态。文章指出,严肃党内生活,绝非权宜之计,而是治本之策,如何改作风?文章提出6方面要求:落实一个“严”字,狠抓一个“实”字,突出一个“廉”字,崇尚一个“清”字,倡导一个“敢”字,牢记一个“党”字。
(1)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应如何适应“新常态”?
(3)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营造党内生活“新常态”的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计划是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两项重大战略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政府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1)联系材料一,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依据。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的战略倡议。“一带一路”经济带涉及国家众多,在历史传统、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带一路”建设必须夯实文化基础,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让文化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是商品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高端服务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的比重变化图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
材料二:为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S市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的措施: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健全鼓励创新、创意和设计激励机制;加大人才政策扶持力度,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人才扶持计划;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优势企业加强产业联系,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培育市场需求,推动转变消费观念,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S市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的合理性。
材料三:近来来,我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飞速发展,但又存在以下问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的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市场准入门槛高;文化创意和设计的相关法律发展滞后,知识产权,创意权属保护体系不够完善,侵权现象严重;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得到国家资本扶持条件苛刻,企业融资困难;小微文化创意和设计企业缺乏品牌推广和媒体宣传资源,制约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