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来当小裁判。(对的打“√”,错的打“×”)
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叶绍翁。 ( )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九月九日”指中秋节。 ( )
3.“知有儿童挑促织”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在帮助大人织布。 ( )
4.《夜书所见》中的“书”意思是写。 ( )
5.“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少一人”指的是缺少了作者自己。 ( )
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3分)
(1)夸父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是一个比喻句。( )
(2)《女娲补天》是一个神话故事,不是真实的。( )
(3)《西门豹》中的“西门豹”也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催促 |
B.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穿 |
C.烦三老为入白之。告诉 |
D.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缺少 |
我是小法官。(在正确说法的后面打“√”)
(1)诗中“长河”指的是很长的河流。( )
(2)《嫦娥》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 )
(3)《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
(4)“乞巧”是指每年的阳历七月七日,又叫“七夕”。( )
(5)“乞巧”是少女们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眼花耳鸣”和“花花绿绿”中“花”的意思相同。()
(2)、“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千年梦”指中国人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3)、谢皮罗教授把“?”拉直变成“!”证明了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6分)
(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外貌的文章。( )
(2)《我最好的老师》一课讲述了怀特森先生用出人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
(3)‘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一句中后面几个词语都是并列关系,词序可以调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