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南方某城市的交通局,因修路要占用农民耕地,在耕地补偿等问题上与农民发生纠纷。当地农民没有去上访,首先想到的是请律师,与政府打官司。政府也没有简单地用行政手段加以压制,而是通过律师和法院,依法妥善地解决了这起纠纷。
材料二: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用“搬迁”取代了“拆迁”,并规定只有因7种“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征收房屋;只有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方可进行危旧房改造……新条例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
(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什么治国方略?
(2)材料(一)事件的妥善处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材料(二)中“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符合现在我们政府倡导的构建 社会。
(4)请你为构建这一社会提两点以上建议?
材料分析题
材料:有关专家对多名中学生调查后发现,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除了学习条件、家庭环境等以外,自身一般都存在着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的缺点。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来说意志品质都比较好,自制力较强 。
(1)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2)根据材料分析,你认为应当怎样培养和锻炼坚强的意志?
(3)“磨砺意志,要向自己挑战,向自己的坏习惯,坏毛病开刀。”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举一例说明你是如何克服自己的坏习惯,坏毛病的?。
材料分析题
据《南方晚报》报道,抗癌少年于强经过十年抗癌,十年求学,终于以优异成绩被南方科技大学录取,于强在幼年时患癌,小学时就经历了6次大手术和化疗,但他仍乐观坚强地活下去,他常说“我一定要活着,不然我妈妈怎么办,我一定要报答她。”(他是单亲家庭)
(1)从于强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具有什么样的优良品质?
(2)结合材料说说于强“十年抗癌,十年求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于强的感人事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到“人啊!你真难做!上午第一节课英语老师在发试卷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连几个单词都记不住,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第二节语文老师却对我进行大肆表扬,因为我的作文被校报录用,还说我有文学天赋,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1)我想对自己有个了解,你能告诉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吗?
(2)了解自我,有助于了解自己的优点,不足,你从中发现我的优点和不足各是什么?
优点:
不足:
(3)事实中,我还有许多潜能,我挖掘潜能的方法是 :
下列情形是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同学身上的现象:
①某同学玩电脑玩到半夜,影响学习。
②某同学喜欢体育运动,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③某同学经常请同学们吃零食,出手大方。
④某同学喜欢读书、看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⑤某同学刚刚学会抽烟,他认为自己很有男子汉的风度。
(1)你认为以上材料哪些是高雅的情趣?哪些是庸俗的情趣?(只答现象前面的序号即可)
(2)情趣有高雅和庸俗之分,那么不同的情趣对人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影响?
对于刚刚踏入中学校门的初中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把握哪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