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沈括《梦溪笔谈》-节选“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下图为该山地的某地区地貌景观素描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该山地的地质构造主要为(   )

A.断层 B.断裂
C.背斜 D.向斜

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

A.岩浆活动 冷却凝固 地壳运动 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断层抬升 侵蚀作用
C.岩浆活动 冷却凝固 地壳运动 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断层抬升 风化作用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形成甲乙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环流形势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海拔高度不同

下面两幅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状况示意图。该日M点的昼长为()

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下图示意我国某校某日教学大楼日出、日落楼影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題。

该日接受日照时间最长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该日当地的昼长约为:()

A.3小时 B.15小时
C.9小时 D.18小时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福建省某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左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四地最早观测到日出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是某同学在④处拍摄的太阳照片,拍摄的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A.5:30 B.6:30
C.17:30 D.18:30

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在下列各组节气中,黄山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清明、惊蛰 B.立冬、立春
C.小雪、小寒 D.雨水、处暑

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日期所处的节气可能()

A.①小雪或大雪 B.②立春或立秋
C.③春分或秋分 D.④芒种或大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