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回答下列小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于2001年左右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不足之处是(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④ |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外来投资 |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
C.乡镇企业发展 |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
读2008年我国东部某地天气记录表,回答3~4题。
日期 |
气温/℃ |
气压/百帕 |
风向 |
风力 |
天气 |
12月1日 |
14 |
1012 |
偏北 |
1~2级 |
晴转多云 |
12月2日 |
O |
1032 |
偏北 |
5~7级 |
中雨 |
12月3日 |
2 |
1024 |
偏北 |
2~3级 |
阴转晴 |
造成这种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 )
A.气旋 | B.反气旋 | C.冷锋 | D.暖锋 |
当该天气系统继续加强影响我国时,我国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
A.寒潮 | B.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 C.台风 | D.晴朗的天气 |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 )
A.②④和ab | B.②③和cd |
C.①④和ad | D.①④和cd |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①地气温最高 |
B.乙图中的城市天气晴朗 |
C.甲图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 |
D.乙图中的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 |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1:200000),其中虚线a、b分别为两个不同季节的水位,完成19~20题。
19.图中a、b水位差可能是
A.0.9m | B.1.2m |
C.1.4m | D.1.5m |
20.春季时a、b等值线之间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洪涝灾害 | B.水土流失 | C.土壤盐碱化 | D.地震灾害 |
右图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皆为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读图回答12~14题。
12.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
A.1.5米 | B.2.5米 |
C.7.5米 | D.8.5米 |
13.从图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地下水开采过度 | B.地下水污染严重 |
C.有盐碱化趋势 | D.有荒漠化趋势 |
14.甲地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
A.4~5月 | B.6~7月 |
C.7~8月 | D.12~1月 |
自2008年1月13日起,一场罕见的冰雪天气袭击了我国南方地区,贵州、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受灾严重,人民的生活、生产遭受巨大影响。专家称:这次雪灾冻害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
拉尼娜现象:当太平洋赤道附近的信风增强时,赤道暖流加强,使中东部的暖水被大量带到西部海区,导致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低温,而使澳洲、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降雨量异常增多。回答7~9题。
7.图2为冻雨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②、③层的降水形态依次是( )
A.雪花形成融化成水滴附着物体冻结 |
B.雪花形成融化成水滴冻结成冰粒 |
C.雨滴形成结晶成雪花附着物体冻结 |
D.雨滴形成结晶成雪花冻结成冰粒 |
8.读图,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的海水温度会降低 | B.②处在冬季易出现降雨降雪天气 |
C.③处的洋流会减弱 | D.④处海啸现象频繁 |
9.冰雪灾害过后,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 )
①武汉市蔬菜市场供不应求②江汉平原上出现冰蚀地貌
③黔桂地区木材供应紧张④湘粤等地水产养殖损失较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