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拓展阅读。
希望的种子
当年,美国一家报纸曾刊登了一则园艺所重金悬赏征求纯白金盏花的启事,一时引起轰动。高额的奖金让许多人趋之若鹜。但是,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金盏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能培植出白色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许多人一阵热血沸腾之后,就把那则启事抛到了九霄云外。
一晃就是20年。
20年后很平常的一天,当年那家曾刊登启事的园艺所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热情的应征信和100粒“纯白金盏花”的种子。当天,这件事不胫而走,引起轩然大波。寄种子的原来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对信中言之凿凿能开出纯白金盏花的种子,园艺所一直举棋不定。该不该验证,一时成了争论的焦点。有人说,绝不应该辜负了一位老人的心意。那些种子终于得以落土生根。奇迹是在一年之后才出现的,一大片纯白色的金盏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一直默默无闻的老人因此成了新的焦点。原来,老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爱花人。20年前,她偶然看到那则启事,怦然心动。她的决定却遭到儿女的一致反对。毕竟,一个压根儿就不懂种子遗传学的人是难以完成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她的想法岂不是痴人说梦!老人痴心不改,义无反顾地干了下去。她撒下了一些最普通的种子,精心侍弄。一年之后,金盏花开了。她从那些金色的、棕色的花中挑选了一朵颜色最淡的,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次年,她又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从许多花中挑选出颜色更淡的花的种子栽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种秋收,周而复始,老人的丈夫去世了,儿女远走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但唯有种出白色金盏花的愿望在她的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终于,在20年后的一天,她在园中看到了一朵金盏花,是如银如雪的白。一个连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一个不懂遗传学的老人手中迎刃而解,这不是奇迹吗?
1.根据拼音写词语。
qǐ shì(        )     shì nòng(        )   ǒu rán(        )
kū wéi(        )    rè qíng(        )    qí jì(        )
2.照样子写成语。
例:千姿百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默默无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改成“被”字句。
(1)她撒下了一些最普通的种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从那些金色的、棕色的花中挑选了一朵颜色最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填在括号内。
(1)这个启事被人抛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        )
(2)人们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相信。        (        )
(3)一听说这事后,大家的心都在怦怦直跳。    (        )
5.你能说说老人成功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带着问题来读书。
课文是按照______的顺序写的。“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____次,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读一读,做一做。
蓝天有什么?蓝天有白云。
草原有什么?草原有马群。
大海有什么?轮船和海豚。
找出儿歌中的事物,写下来。

课内阅读。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从画线处找出几个描写罗丹动作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春蚕到死丝方尽
镭的发现使居里夫人成为闻名全球的科学家。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她虚怀若谷,待人谦逊。爱因斯坦曾经说:“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倾倒的人。”有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躲避蜂拥而来的记者,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跑到乡下,他们在一间渔民的房子里住下了。可是,记者的本领是能够无孔不入的。一天,一个机灵的美国记者突然在那间农舍的门口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妇人,那妇人正坐在石阶上拿只鞋往外倒沙子。记者定睛一看,正是居里夫人,便庆幸自己命好,赶忙掏出笔记本,希望居里夫人说点可供发表的话,没想到居里夫人只说了这么一句:“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居里夫人有一个信念:科学属于人类,我发现了镭,应将它贡献给人类。听说镭的射线可以治疗某些癌症,居里夫人毫不犹豫地将镭的提炼方法公布于众。1906年,居里不幸去世后,居里夫人还把她和居里共同提炼的那一克价值百万余法郎的镭,贡献给物理实验室。有人劝她为了两个女儿将来的生活可以舒坦些,还是留给她们吧。居里夫人认为,重要的不是留给孩子们谋生的费用,而是留给她们一种可贵的精神武器。在她的教育下,两个女儿都成为很有作为的人。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辛劳而有为的一生结束了。居里夫人生前是非常喜欢春蚕的,看到蚕儿有求于人的只是几片绿桑,吐出的却是纤细晶亮的丝,她感动了,她觉得自己也似乎化为了一条春蚕。回顾居里夫人的一生,她确实是一位具有春蚕品格的伟人,她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学习。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若谷无孔( )( )
待人( )( )似曾( )( )
(2)居里夫人有一个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印象中的居里夫人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里夫人为什么喜欢春蚕?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类文阅读。
1895年的一天夜里,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维尔茨堡大学的实验室里,拉上物理实验室厚厚的窗帘,屋子里一片漆黑,因为实验要求不能有一丝光线。

伦琴摸黑顺利做完了实验。但是,在冲洗才做完的实验照片时,他发现放在放电管旁边的一盒照相底片曝(bào)光了。照相底片被密封在厚厚的几层黑纸里,怎么会曝光呢?
他觉得其中必有原因。为了找出原因,他又拿出一盒新的密封的照相底片,仍旧把它放在老地方,重新做了一次实验,结果,底片又一次曝光了。这下,他认为一定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在暗中作怪,使照相底片曝光。
为了找到这束看不见的光,伦琴一连十几天在实验室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从放电管射出来的。
他又用这束看不见的光去透视其他物质,惊喜地发现这种射线还能穿过铜、铁、木头和皮肤等等。
这天,他的夫人见他十几天没有回家,来看望他。伦琴笑眯眯地把夫人拉到仪器旁,把她的手放在暗盒里,然后用放电管照射了几分钟。
分钟后底片冲出来了。伦琴夫人一看,吓了一跳。原来,照片上是手的骨骼,像人体骨骼标本一样。
伦琴( )发现了这种射线,( )还不了解这种射线的本质,就给它取名为“X射线”,又叫“X光”。后来,X光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工业领域,帮助医生诊断病情,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无损伤检测。
1901年,伦琴作为物理学家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伦琴一连十几天在实验室反复试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伦琴终于发现了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从放电管射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照相底片被密封在厚厚的几层黑纸里,怎么会曝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光”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