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
_________________
傍晚,小珍在后院瓜棚下做功课。凉风送爽,飘来一阵阵袭人的茉莉花香。
小珍起身到花坛边,见到满枝洁白的茉莉花儿,有的张着花瓣,有的打着苞蕾。她不由得凑近花儿闻了闻,可是不小心作业本被茉莉花枝戳破了。小珍忽然想起教语文的张老师:他身体不好,但经常废寝忘食地备课,批改作业。一次,他牙疼,连续三个晚上彻夜未眠,但每天还照常给学生上课,同学们真是又心疼又感激。想到这些,小珍不由自主地摘起茉莉花来。不一会儿,就摘了许多,她用心爱的花手帕,小心翼翼地把茉莉花包好,决定送给张老师。
到了学校,办公室亮着灯。张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小珍怕打搅老师,就轻手轻脚地走近窗台,踮起脚把茉莉花放在窗台上,让茉莉花香解除老师的疲劳。小珍退到一棵树底下。张老师似乎闻到花香,发现窗台上放着的茉莉花,便捧在手里,脸上露出了笑容。小珍看到这情景,心里十分高兴。
回到家,小珍浮想联翩:老师不正是辛勤的园丁吗?他们用汗水培育了祖国的花朵,一旦鲜花开放,造福人民,老师将感到多么欣慰啊!她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要做一个对建设祖国有用的人才。
1.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标题。(须用上“茉莉花”一词)
2.把文章分成三部分,并写出各部分的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描写“小珍”的_________。“辛勤的园丁”、“祖国的花朵”用的是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说说文章中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回放。
安妮老师的眼睛越来越糟了。一次她对我说,她连一英寸前的东西都看不清了。当医生得知安妮每天要为我拼写5个小时以上的单词时,他震惊了!他叫道:“沙利文小姐,你这是在干蠢事!”为此,我常常谎称已认得书上的字母,其实我连意思都不懂。我知道这是在欺骗自己,但为了她少重复几次,眼睛多休息几次,我愿意这样做。
教我说话也使安妮费了不少心。说话时,她把我的双手放在她脸上,让我仔细体嘴唇,咽喉的运动。我跟着她一次又一次重复单词和句子。开始我的发音含混不清、南腔北调,但是经过不断地练习,我总算能说一些大家都可以听懂的话。我得感谢安妮给我这份宝贵的礼物——说话的能力。
正是由于安妮老师不断地鼓励,才使我在她离开人世之后,照着她的话顽强地走下去。她常常对我说:()发生什么事,()必须继续努力,在哪儿失败,就在哪儿重新开始。一旦完成了一个目标,你就会觉得自己更加强大。我坚信老师的这段肺腑之言,因为没有人能数得清安妮老师的尝试,失败然后征服的次数。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医生说安妮老师在干“蠢事”,指的是:。
(3)选文的第二自然段运用了的构段方式。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5) 读一读画曲线的句子,说一说你的理解
橡 树 之 迷
一个严寒的冬季,我到原始森林去探险观光。为了躲避一头因受惊扰而暴怒的黑熊,我们在惊恐中拼命地奔跑,等我停下来的时候,发觉自己掉了队,迷失了方向。我在森林中兜()转。两天后,我拖着沉重的双腿走进了一片低矮的橡树林,只觉得眼前突然一亮:我终于走出了林海,见到了完整的太阳!
我知道,橡树的果实是可以食用的。我急不可耐地寻找橡子,可树上的橡子都被鸟儿和松鼠吃掉了,只留下空空的壳。我趴在地上,扒开积雪,挖地三尺,还是一无所获。
我绝望地靠在一棵枯死的橡树上。凛冽的寒风一阵紧一阵,吹得肌肠辘辘()、精疲力竭的我一阵紧一阵地颤抖。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我已经整整两天没吃东西了!
对生命的渴望使我作出最后的努力。我使尽最后的力气,用匕首刮剥枯死的橡树皮,想用它们燃起一堆篝()火驱散寒冷。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被刮去树皮的树干上有许多小洞,每个小洞都镶嵌着一粒橡子,珍珠般闪亮的橡子!
我噙着泪,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那树干,缀着一个个小洞,每个小洞,都是鬼斧神工,不深不浅,刚好镶进一粒橡子,——简直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篝火在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洁白的雪地,橡树林显得分外绚丽。我用烤熟的橡子驱散了绝望,恢复了体力,靠北斗星认准了方向,最后回到了住地。
同伴们听了我的奇特经历万分惊讶,我的内心深处也沉淀着一个难解的迷。
前不久,遇到一位研究森林的专家,才知道拯救了我生命的不是什么神灵,而是森林中常见的啄木鸟。专家说,啄木鸟同许多在寒带森林定居的动物一样,每年秋季都要为自己贮存食物过冬,为了不使贮存的食物被其他动物盗走,它便在树上啄洞,把食物贮存在其中。
专家还告诉我:“啄木鸟贮存食物只选枯死了的树,它们甚至比人类更懂得保护养育了它们的大森林。”
啊,我的橡树,我的啄木鸟,你们现在还好吗?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无所获——
沉淀——
(3)请简要概括“我”的奇特经历。
(4)文中划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具有什么作用?
(5)读了短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文回放。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齐头并(bìnɡ bìn)进,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
(1)按原文填空。
(2)用“/”画去文中括号里带点字的正确的读音。
(3)用“”画出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述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时 。(只填序号)
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所听到的声音
③所看到的样子
④所看到的样子和听到的声音
我爱绿叶
朋友,在大自然中你最喜欢什么呢?是蓝天上的朵朵白云?是苍翠的座座山峰?还是碧波荡漾的湖水?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我爱绿叶!
我爱绿叶,因为她是大自然最宠爱的儿女。当春天的风姑娘拂过大地,是她最先把自己的特有物质——叶绿素与太阳光结合起来,把二氧化碳以及那些没有生命的矿物质变成蛋白质,直接或间接地供给人类或动物的需要。据计算,一年中全球所有植物的叶子能制造千亿吨有机物。它总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使花儿开放,使鸟儿欢唱,使人们昂首阔步,更好地生活……
我爱绿叶,因为它是大自然最勇敢的维护者。当狂风扑来时,绿叶挺直身躯,阻挡着肆虐的流沙,不让它埋没良田;当暴雨袭来时,绿叶紧紧拥抱大地,坚强地忍受着暴雨的袭击,不让沃土变成沟壑(hè hè);当骄阳无情地炙(zhì jiǔ)烤着大地时,猎狗也吐舌发喘,水牛在泥塘里打滚,绿叶却从不屈服。它把自己体内的水分向空中大量蒸发,吸收了酷热,为人们送来了荫凉和爽快。
我爱绿叶,还因为她为人类的生存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动物和人类呼吸需要氧气,燃料燃烧要补充氧气,微生物繁殖离不开氧气。而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只有20%多一点。长此以往,氧气是会枯竭的!但也无须担忧,因为有绿叶这位制氧的专家,一天之内,一公顷的树林可放出700多千克的氧(yǎng yáng)气;城市中每50平方米的绿化区就可供给一个人呼吸和生活的全部氧气!
当今世界上环境污染,尤其是噪音、灰尘、油烟,正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据医学家说,全世界有成千上万人的天生畸(qí jī)形,是环境污染所致!但是我们的绿叶却有神奇的本领来制服许多污染:1公顷树林可吸附、阻滞30吨粉尘;10米厚的树墙可使噪音减少一半以上。
啊,朋友,爱她吧,爱这造福于人类的绿叶,愿绿叶铺满祖国的大地!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默默无闻——
造福——
(3)短文第2、3、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
(4)短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绿叶的作用?
(5)作者为什么爱绿叶?
课文回放。
小萝卜头打开了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
“飞吧,你飞呀!”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小萝卜头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飞吧,你飞吧!”是因为()
A.小萝卜头不喜欢虫子。 |
B.小萝卜头害怕虫子在火柴盒里被闷死,他又没有其他的容器,只好把它放掉。 |
C.特务不许他抓虫子。 |
D.小萝卜头由虫子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他不忍心让虫子像自己一样被囚禁起来,失去自由。 |
(2)读一读画横线的句子,小萝卜头的“若有所思”也许是在心里对小飞虫说:
(3)谈谈你对画曲线句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