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内阅读。
(一)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幼稚(      )   软(      )
2.用“_______”画出文中具体描写“骆驼沉得住气”的句子。
3.关于骆驼队伍中打头儿的骆驼脖子底下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爸爸认为是_____________,而文中的“我”认为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作者的《城南旧事》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     ”画下来。
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短文,答问题。
猫是捉老鼠的能手。它的耳朵很灵敏(mǐn),能转来转去,哪怕是极小的声音,它也能及时辩(biàn)出。猫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狡(jiāo)猾(huá)的老鼠逃不过它的眼睛。猫的胡(hú)须像把尺,能测(cè)出各个洞的大小。猫的脚爪上有锋(féng)利(lì)的爪子,能爬树、跳墙(qiáng)、追捕(bǔ)老鼠。
(1)短文有( )句话。
(2)短文写了猫的()、()、()和()
(3)用“”划出描写猫的耳朵的句子。
(4)这篇文章主要写:(选择正确的“√”)
①猫有一双明亮的眼睛。()②猫是捉老鼠的能手。()
③猫的耳朵很灵活。()④猫的脚趾上有锋利的爪子。()
(5)猫的脚爪能()、()、()

羚牛
迪春
在珍稀动物中,有一种长相奇特的有蹄哺乳动物——羚牛。
说它长相奇特,是因为从某一部分看,它像多种动物。
它的头上长着一对弯向上的角,镰刀似的横架在耳朵上面,像角马。
它的脸,绷得紧紧的,像驼鹿。
它的嘴张开时好大哟,像河马。
它的背脊隆起,厚实得像棕熊。
它的腿短壮粗实,像水牛。
它的尾巴呢,不长,宽而扁,像山羊。
啊!它和那么多的动物相像,可是,那么多的“像”组合在一起,就什么也不像了,它就是它自己——羚牛。
羚牛又叫扭角羚,繁殖率低,数量很少。它们和大熊猫、金丝猴一样,是稀有的珍贵动物。从体色上分有三种羚牛。分布在喜马拉雅的,体色棕黑,称喜马拉雅羚牛;分布在四川西部高原和西藏高原边界的,体色淡黄,称四川羚牛;分布在陕西秦岭山脉的,体色金黄,称金色羚牛,全身没有一根杂毛,在阳光照耀下,才好看呢。
羚牛性格孤僻,很少结群而居,常常独来独往,隐藏在陡峭的山脊、茂密的森林、险峻的悬崖和狭窄的沟涧中。因此,人们戏称,羚牛的“尊容”难得一见。
羚牛是素食动物,竹叶、野草,以及乔木、灌木的花、果、树叶、树皮、嫩枝,不拘粗细,都是它喜欢的食物。
羚牛身躯庞大,行动缓慢,步履蹒跚。因为它那五六百斤的身躯好像一座推不动、扳不倒的小丘,没有什么野兽敢和它抗争,它也就不必过多地防范敌人。一旦敢有来犯者,它也会怒睁双目,鼓鼻吹气,严阵以待。如果对方不识时务,羚牛就会奋起疾走,甚至跃过一两米高的树枝冲上前去,伸出它那坚强有力的前腿,挺起厚实宽厚的胸膛,或者低下头来用头角去迎击,迫使对方负伤而逃。但它很少主动出击,是很和善的。
(1)为什么说羚牛长相奇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羚牛除了长相奇特,还有以下特点: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3)羚牛从体色上分有三种:体色____________的,称____________;体色____________的,称____________;体色____________的,称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难得一见羚牛的“尊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羚牛是素食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野兽不敢和羚牛抗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水从须板中间喷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次就可以吃2000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了。齿鲸里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候,好几十头虎鲸围住一头30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1)这段话主要写鲸__________。须鲸主要吃__________,齿鲸主要吃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须鲸怎样吃东西的句子。
(3)语段中画“”的部分是描写虎鲸怎样吃长须鲸的甸子,从中可以看出虎鲸吃东西时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翡翠
翡翠是一种玉石,是矿物质。翡翠习惯上又称为缅甸玉,是缅甸出产的硬玉,日本、墨西哥、美国加州等均产有硬玉,但其质量与产量远远不如缅甸。
翡、翠,在古汉语里,分别是指毛色为红和青的小鸟。后来,古人将这两个原本形容鸟羽毛的字转用到描写红色和绿色的饰物。大概到了宋代,两字合并,用来描写碧绿的玉石。这时的“翡翠”两个字所说的玉,是硬玉的集合体。
根据考古文物资料,科学家认为,18世纪硬玉才从缅甸传入中国云南。一般认为,我国真正出现缅甸翡翠是明代以后的事。到了清代,翡翠才身价百倍,成为玉中之王。
慈禧太后殉葬的珠宝中就有很多翡翠饰品,如翡翠西瓜、荷叶、白菜、玉佛等。今天这些都已成为无价之宝。
香港的李英豪先生在其《保值翠玉》一书中就记载了1981年春季香港佳士得拍卖的一尊翡翠观音雕件,价值达300万港元。而一对晚清玉镯价值竟达1000万港元,真可谓价值连城。所以人们常说,黄金有价玉无价。
翡翠是如何形成的?民间有很多神奇的传说,版本不同,说法各一。地质学家以前也一直把翡翠的形成看成一个谜。在今天,科学家们对翡翠的形成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板块挤压说。即由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挤压,以及板块局部地段的应力差异,使缅甸北部呈向西弯突的弧形,于是,该区域深部的岩石受到高温、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硬玉岩,由于地幔物质的上侵,使得含有铬、铁、锰等色素离子的热液与硬玉岩浆相互作用形成了翡翠。
其二:是撞击说。即宇宙中小行星或流星撞击地球所致,这种撞击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使撞击点周围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同时,小行星带来的物质可以参与翡翠的形成。
(1)写几个用来表示价值高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翡翠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黄金有价玉无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翡翠是怎么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赏析。
父亲,那绵延的背景(节选)
看过一句以色列谚语,说:父亲帮助儿子的时候,两个人都笑了;儿子帮助父亲的时候,两个人都哭了。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哭了。泪眼朦胧中,仿佛又看到父亲那执著而无助的身影穿越风尘向我走来,一串歪歪扭扭的脚印绵延到身后很远的地方。
父亲是一个孤儿,很小的时候便随奶奶改嫁到现在的村子里。在皖西北这个生长着贫穷、愚昧和野蛮的小村庄,父亲受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排斥与欺凌。一直到现在,留在我印象中的父亲都是孤苦伶仃一个人,除了相依相偎的一家人,再没有一个可以亲近的人,他的善良与好客反而成为孕育别人霸道的温床。虽然有几次发达的机会,但因为没有主见的奶奶抑或是其他难以言明的原因,最后都失却了,他依然在那个剽悍成风的环境中,如履薄冰地一天天过着皱巴巴的日子。我甚至感觉到他从来就没有一天真正伸直腰杆,心爽气和地生活过,每每想及他那巴巴的眼神和无奈的叹息,我都忍不住垂泪。
生存的艰辛,迫使父亲发誓要节衣缩食地供我上学。在当下的社会条件下,这不失为一条跃出苦难的捷径,媒体上、生活中的成功事例更是坚定了他的信心。但清贫的家境和我不上不下的成绩,使得美好的梦想与冰冷的现实之间总是隔着一段生硬的距离,它那似乎不可逾越的顽固使我万分沮丧,更使父亲在鼓励我的背后多了一分无奈的心力交瘁。每每放弃的念头浮现的时候,总是在父亲无助的眼神和乡人那冷眼旁观的姿态中败下阵来,我实在不忍再去泯灭他那可悲可怜的最后一点的希望。这样的景况下,便只剩下加倍的努力和痛恨自己进步太慢的焦灼。此时的父亲却仿佛找到了他最好的状态,在不辞辛苦的奔波和看不到尽头的劳作之余,我的每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总被他放大若干倍,像重大节日一样记在心头,继而又转化为下一轮劳作的无尽动力。所以当我第一次知道甘之如饴这个词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父亲,便是我们一家人在那段苦难岁月里的相依为命,便是我自己在那个不堪回首人生阶段的笑声和眼泪。
父亲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他对我们的爱都点点滴滴撒播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这份爱因平淡而没有亮色,因过于零碎而难觅踪迹,我们自己也因为常在其间而显得麻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悲的悖论。当我进入重点高中之后,这份爱却在紧紧的跟随中少了一份坦然,多了几分毫无来由的小心翼翼。在面对我那些出自不同背景的同学时,父亲浑身的不自在和那偶尔向我投来的怯怯一瞥,让我清晰地捕捉到这一点。他想让所有的同学和他的孩子友好相处,而他自己却在这种企求背后显示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底气不足,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因为自己来自穷困。所以在迄今为止的回忆里,最让我痛彻心扉的便是父亲在劳累之余捶着自己满是伤痛的腰身感叹自己不济的情景,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残酷,使我无比地痛限自己此刻的拙于表达。
我清晰地记得父亲送我上学时,在人群中渐行渐远的身影,这略带苍老和蹒跚的身影成为我心中一个永远的痛,成为我曾一度孤寂的灵魂中的一个永难消除的烙印。
(1)“如履薄冰”的“履”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字典里的意思有①鞋;②践踩,走过;③步伐;④执行,实行;⑤在拖拉机、坦克车等的车轮上围绕的钢质链带;⑥指领土。这里应取第__________种解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蹒跚”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看到谁的背影也是蹒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为什么要发誓要节衣缩食地供我上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色列谚语“父亲帮助儿子的时候,两个人都笑了;儿子帮助父亲的时候,两个人都哭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父亲的身影,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