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盘古开天辟地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dùn)一团,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大神,昏睡了一万八千年。一天,大神醒来,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轻而清的东西冉(rǎn) 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 )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 )得极长( )了。
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 )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tínɡ),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jiǎo)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lín)。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写在括号里。
(2)这是一篇( )。
A.寓言故事 B.科学幻想故事 C.神话故事
(3)盘古是怎么死的,请你联系上下文选择。( )
A.盘古是被另一个反对他开天辟地的人害死的。
B.盘古是同我们人类一样生病或老死的。
C.盘古因从事这项辛苦的工作而受累,天地形成后他感到欣慰,想要“休息休息”。
(4)联系短文内容,写出下列事物是由盘古的什么部位变成的。
太阳( ) 月亮( )
三山五岳( ) 万顷良田( )
小 溪清晨,我漫步在升腾着薄雾的小溪旁。雾气像一缕缕白纱,轻轻地、缓缓地在小溪上空萦绕。溪底,是一幅美丽、神奇的画,色彩斑斓:赤色、橙色、黄色、金色、紫色……令人眼花缭乱。画中,那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在微微颤动,是在欢迎我吗?
我兴奋极了,坐在溪边的石头上,用右脚拍打溪水。呀,“鲜花”被我踩碎了!我赶紧止住脚。晨风吹来,溪边的野花香气扑鼻。柳枝的轻弓拉动了小溪的琴弦,奏出了和谐的乐曲。溪水从我的脚上轻轻流过,像母亲温柔的手抚摸着我。
黄昏,我又来到溪边。小溪静卧在青山的怀抱中。夕阳西下,连绵的山冈、翠绿的竹林、婀娜的柳树、明丽的小溪……都笼罩在一层透明的、金灿灿的薄纱里。
小溪,真美呀!
(1)短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两幅画面的描写,突出小溪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写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7分)
(2)短文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动态的事物。(4分)
(3)用“______”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3分)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 )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2)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2分)
(3)选段中画“____”的句子在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4)地球上的哪些资源正受到人类的破坏?(请写出三种)(3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难忘0分
怀特森是我们的自然课老师。第一次上课时,他向我们讲述了一种猫科动物——“凯特”。据说,那是冰川时期昼伏夜行的动物,后来由于不能适应自然的变化而绝种了。老师一边讲述,一边让我们传看这种动物的头盖骨,要求我们认真做笔记。接着进行了一次课堂测验。测验卷子发下来后,我惊呆了——在我写下的每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很刺眼的红“×”。我得了0分。这不公平!因为每道题我都是根据课堂笔记回答的。吃惊的不是我一个,班上所有同学都得了0分。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凯特’,这是我编造出来的。”这么说,我们在课堂上记下的只是一些毫无价值的东西。“既然没价值,怎么能给分呢?”他说。怀特森老师似乎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委屈。他说,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他告诉我们,当时传看的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其实,在课上他已暗示过大家: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未发现过这种冰川动物的痕迹……——“那么这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可是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当时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结果,这次测验的0分写进了每个人的成绩单。看来老师是让我们吸取教训,( )何时何地,()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停止思考;( )有疑问,( )应当大胆地提出来。
1.写出下列句中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1)怀特森老师似乎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委屈。( )
(2)因为每道题我都是根据课堂笔记回答的。( )
2.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既然……就……
如果……就……无论……都……
3.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这两个句子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个词都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2)第一个句子写了__________(谁)没有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第二个句子写了__________(准)没有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
4.简要回答问题。
你觉得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理由。(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给谁
1971年的夏天,我在A国上大学。
不知是抵达此地的第几个漫漫长日了,我从一个职业招聘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工作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使我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躺着一个金发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在凝望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仍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过来。
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了我的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根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做一件珍宝似的递上来。
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微笑,就是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他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热地弄乱,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闲地走了。
那是我到A国后第一次收到礼物。
小草,保留了许多年。那个人,连名字都没有办法知道,他的脸在记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办法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将快乐和信心传递给另外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然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根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作者从几方面写出到A国后情绪低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11自然段中,刻画了金发青年的语言、动作、神态,体现出他是怎样理解生活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哪句话应放在“()”中。( )(3分)
A.一笔无法偿还的债
B.一笔没有债主的债
C.一笔可以归还的债
(4)第14自然段中的“一笔债”指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加点的句子指的是哪些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揭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照样子,写词语。(4分)
一阵阵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填空。(4分)
①“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说明渔夫一家过着____________的生活。
②桑娜把屋子收拾得“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反映了桑娜____________的品质。
(3)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 )(2分)
A.桑娜害怕丈夫打不到鱼,孩子们会挨饿。
B.海上起了风暴,桑娜为天气的变化而感到害怕。
C.桑娜为出海打鱼的丈夫可能有生命危险而提心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