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过量NH3,产生沉淀 |
B.高纯硅常用作光导纤维的原料 |
C.用AlCl3溶液制取Al(OH)3,沉淀剂选用氨水比选用NaOH溶液好 |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反应速率加快 |
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6H10O5)n可表示淀粉或纤维素 |
B.反应②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 |
C.反应③得到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
D.反应③和④都属于取代反应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烷和乙烯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与氯气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
B.丙烷(C3H8)和乙醇(C2H5OH)均存在同分异构体 |
C.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
D.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在煤燃烧时SO2最终生成CaSO4,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 mol·L-1的NaOH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mol |
B.n(Na+):n(Cl-)可能为7:3 |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 ,则0.15<n<0.25 |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
乙烯催化氧化成乙醛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燃料电池,能在制备乙醛的同时获得电能,其总反应为:2CH2=CH2+O2→2CH3CH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为可充电池 |
B.每有0.1molO2反应,则迁移0.4mol |
C.正极反应式为:CH2=CH2-2e-+2OH-=CH3CHO+H2O |
D.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磷酸溶液 →电极b |
间甲乙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C3H7Cl取代,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9种 | B.1 2种 | C.15种 | D.20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