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权会,字正理,河间鄚人也。志尚沉雅,动遵礼则。少受《郑易》,探赜索隐,妙尽幽微,《诗》《书》《三礼》,文义该洽,兼明风角,妙识玄象。魏武定初,本郡贡孝廉,策居上第,解褐四门博士。仆射崔暹引为馆客,甚敬重焉,命世子达拏尽师傅之礼,会因此闻达。暹欲荐会与马敬德等为诸王师,会性恬静,不慕荣势,耻于仕宦,固辞。暹亦识其意,遂罢荐举。寻被尚书符追著作,修国史,监知太史局事。皇建中,转加中散大夫,余并如故。
会参掌虽繁,教授不阙。性甚儒懦,似不能言,及临机答难,酬报如响。动必稽古,辞不虚发,由是为儒宗所推。而贵游子弟慕其德义者,或就其宅,或寄宿邻家,昼夜承间,受其学业。会欣然演说,未尝懈怠。虽明风角,解玄象,至于私室,辄不及言,学徒有请问者,终无所说。每云:“此学可知不可言。诸君并贵游子弟,不由此进,何烦问也。”会唯有一子,亦不以此术教之,其谨密也如此。曾令家人远行,久而不反。其行人还,垂欲至宅,乃逢寒雪,寄息他舍。会方处学堂讲说,忽有旋风瞥然吹雪入户。会乃笑曰:“行人至,何意中停。”遂命使人令诣某处追寻,果如其语。每为人占筮,小大必中。但用爻辞、彖象以辩吉凶,《易》占之属,都不经口。
会本贫生,无仆隶,初任助教之日,恒乘驴上下。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忽有二人,一人牵头,一人随后,有似相助,其回动轻漂,有异生人。渐渐失路,不由本道。会心甚怪之,遂诵《易经》上篇。一卷不尽,前后二人,忽然离散。会亦不觉堕驴,因尔迷闷,至明始觉。方知堕驴之处,乃是郭外,才去家数里。有一子,字子袭,聪敏精勤,幼有成人之量。不幸先亡,临送者为其伤恸,会唯一哭而罢,时人尚其达命。
武平年,自府还第,在路无故马倒,乃不得语,因尔暴亡,时年七十六。注《易》一部,行于世。会生平畏马,位望所至,不得不乘,果以此终。
(节选自《北齐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六·儒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报如响响:回声 |
B.动必稽古稽:根据 |
C.会心甚怪之怪:责怪 |
D.乃不得语乃:就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
B.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
C.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
D.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会博览群书。少年时潜心钻研郑玄注的《易经》的奥妙,能够理解其中幽深的含义,熟知《诗经》《书经》《三礼》的文义,懂得占卜的方法,知道天地玄象。 |
B.权会性情淡泊,不慕荣利。崔暹延请权会作宾客,很敬重他,命世子达拏拜他为师,推荐他与马敬德等人去辅佐几位王侯。权会耻于做诸王僚属,坚决推辞。 |
C.权会学识渊博,诲人不倦。他虽然掌管的事情很多,但从不中断教书,乐于为学生解答疑惑。权会看似柔弱,不善言辞,但与人论辩时能应声反驳,有理有据。 |
D.权会擅长占卜。替人占卜,无论大事小事都能说中,但回到家里就不再谈论这些,学生求教占卜,他也一言不发。占卜之术密不授人,既不传弟子也不传授儿子。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贵游子弟慕其德义者,或就其宅,或寄宿邻家,昼夜承间,受其学业。会欣然演说,未尝懈怠。
(2)不幸先亡,临送者为其伤恸,会唯一哭而罢,时人尚其达命。
文化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1)管仲,吾其被发左衽(2)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3)也,自经(4)于沟渎(5)而莫之知也。”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注释】(1)微:无,没有。2)被发左衽:被,同“披”。衽,衣襟。“被发左衽”是当时的夷狄之俗。(3)谅:遵守信用。这里指小节小信。(4)自经:上吊自杀。(5)渎:小沟渠。
下面对选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管仲有仁德。 |
B.孔子称赞管仲国代齐桓公“尊王攘夷”,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 |
C.孔子对管仲不为公子纠殉死是持批评态度的。 |
D.孔子认为管仲懂得舍小节而大节,对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虞山记/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
仍未及登。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嵚,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
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天欲雨,客无意往下雨 |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治理 |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裂开 |
D.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雨过天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辛丑秋,将之江阴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
B.①始焉欣欣,继焉索索 ②盘盘焉,囷囷焉 |
C.①取径以南,益露奇境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D.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②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
翻译
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选择题每题3分,文字题6分,共18分)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
B.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几乎) |
C.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语气词,了) |
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文化)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之生也幸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
B.请罪于母,母不许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
C.生无以救国难是时以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D.按剑而前北躯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
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 B.宗庙之福 |
C.以为前驱 | D.所谓鞠躬尽力 |
文中“修我戈矛”的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 | B.《楚辞》 | C.《左传》 | D.《战国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2)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3分。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太祖遣夏侯惇讨之,未至。或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畿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伪受之。畿居郡一月,以计縻之,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业。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牛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事平,更有令曰:“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此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相如因持璧却立 |
B.必惧而听于固吾尝终日而思矣 |
C.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故且烦卿卧镇之 |
D.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不以物喜,不以物悲 |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属于直接表现杜畿“崇宽惠”的一项是()
①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
②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业
③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
④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
⑤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畿很有政治才干,二十岁即任郡中功曹、郑县县令,后河东危急,太祖委以太守重任,杜畿到任后,用计困住卫固等人。 |
B.杜畿在担任河东太守期间,深得人心,邻郡叛乱,百姓却无二心.太祖征伐汉中, 杜畿派五千人运送粮食,途中无人开小差. |
C.韩遂、马超被平息后,论功杜畿可任谏官,但考虑到河东对于全国的重要性,太祖仍然让他继续担任太守,可见太祖对他的器重。 |
D.当时全国郡县都很凋敝,而河东受损较少,杜畿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亲自教百姓畜养牲畜,开设学堂,河东郡因而富庶开化。 |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业。
(2)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翻译课内语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