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生物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其突变性状是由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

性别
野生性状
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
雄株
M1
M2
Q=M2/(M1+M2)
雌株
N1
N2
P=N2/(N1+N2)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0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该株突变个体的基因型为XAYa、XaYA或XAYA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就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
B.⑤⑥已分化,则其细胞内遗传物质不同
C.⑤与⑥的遗传物质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不相同
D.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某同学在“探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后,绘制了下图所示的柱状图(该植物某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和d,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与O2量的变化,其中M代表叶绿体中O2的产生总量,N代表叶肉细胞的CO2释放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
B.光照强度为c时,该叶肉细胞叶绿体产生的O2全部供给线粒体利用
C.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为0
D.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外界环境中吸收2个相对单位的CO2

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B.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C.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

下列生理过程中,会使ATP中高能磷酸键断裂的是()

A.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
B.线粒体内膜上水的合成
C.细胞膜上水的渗透
D.核糖体上水的生成

如图为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细胞在分裂前期时,一对①分开,其间有纺锤丝相连
B.乙细胞在分裂前期时,无①出现,但仍有纺锤丝相连
C.甲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③向内凹陷,形成环沟
D.乙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⑤聚集发展成新的细胞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