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同学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再加上他从小有些口吃,因此他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条件和能力都比周围的小伙伴低得多,于是他变得非常内向,整天沉默寡言,甚至当别人主动跟他打招呼时,他都不理人,而且他还担心自己的处境会招来别人的嘲笑,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
(1)李行的行为是一种什么心理?
(2)李行的这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
(3)这种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4)如果你是李行的同学,请你想出一个方法来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
法治在线
至2014年,我国现行有效法律达到243部。我国坚持科学、民主立法,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运用时事知识,简单列举两条在2014或2015年,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举措。
(2)宪法与义务教育法、食品安全法等普通法律有哪些区别?请填写下列表格。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6分)
A.我国坚持科学、民主立法,贯彻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B.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权利等几类别。()
C.义务教育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是由各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
(4)从试题表格中,有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法律的作用只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你赞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这是一位女生的自诉:
我和同桌丽丽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很喜欢和她分享自己的小秘密,而且一遇到匀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我就向她求助。后来,老师把我和丽丽的座位分开了,丽丽和林梅同桌分配给我的新同桌,家境不太好,我打心眼里看不起她,不想和她交朋友。最近我发现,丽丽表我告诉她的小秘密说给林梅听,我感觉同学们都在有意回进我。我伤心极了,不想去学校了
(1)丽丽把“我”的秘密告诉了林梅,这一行为可取吗?为什么?
(2)请结合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写出3点。12分)
生活中,当我们无力兑现诺言而向别人解释原因时,常常采用“很抱歉,因为……原因,我没能……”的句式。实际上,这是一种推卸责任、不负责任的说法。
(1)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把它改写成体现负责任的句式。
(2)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便会发现青少年与网络之间有着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少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
【各抒己见】
青少年在网络影响下千姿百态地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感受网络交往的舒心与惬意。
(1)网络时代,享受健康网络交往,你会怎么做?
【情景分析】
网络交往新空间。但是,不少青少年网民沉迷网络、上网成瘾的失色表现也难免让人担忧。正如中学生晓晓,手机整天在线,上课时每隔几分钟就刷一次微博,还偷偷地玩游戏或与人聊天、吐槽(任意发表言论);晚上熄灯后,躲在被子里和陌生人畅聊微信……
(2)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晓晓的行为。
2014年8月1日,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公开征求意见。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删除了旧版中的部分内容,如“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增加了“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等内容。
(1)对于删除“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内容,我们应如何看待?
(2)假如让你给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提意见,你会提些什么?(至少写出两个方面,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