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飞呀,飞呀……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起飞了;有的燕子倒在甲板上再也飞不起来了。
水手们向远飞的燕子挥手告别,又把死去的燕子轻轻放到蓝色的大海里。
我在船票上画上一只燕子。我知道燕子是益鸟,更知道小小的燕子并不软弱。南来北往,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小燕子总是坚强地飞着,飞着……
1.“燕”的部首是__________,第4笔是__________。
2.在最后一节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中把“燕子”比作__________,它们伏在甲板上休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休息过后有的燕子又起飞了,人们禁不住赞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⑴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
⑵“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⑶“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⑸这段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类文阅读。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而且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喜欢玩,而且玩得有趣有益。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个时候没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很薄的纸,把印在小说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时就该专心读书、学习,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时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得有趣有益,不要打闹、乱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勤奋——( ) 喜欢——( )
启示——( )帮助——( )
(2)填空。
①第1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鲁迅小时候喜欢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
(4)鲁迅小时候读书读得好,是因为( )
A.他特别聪明,读一遍就会背。
B.他特别勤奋,总是比别人多背上几十遍。
C.他不仅聪明,而且特别勤奋。
(5)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
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解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深奥——( ) 详细——( )
清楚——( )严肃——( )
(3)“我”当时“清清楚楚”看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脸上的表情变得那么严肃是因为( )
A.伯父觉得那位车夫很可怜。
B.伯父觉得无法回答“我”的问题,很苦恼。
C.伯父为自己无法解除穷苦人民的痛苦而苦闷。
(5)最后一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__________的憎恨和对____________的极大同情。
课外提优
怀念孙犁先生(节选)
铁 凝
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做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李克明编辑热情邀请我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这对于我是个机会,而我却面露难色。可以说,这是我没有见过世面的本能反应;也因为,我听人讲起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都不敢乱叫。韩映山看出了我的为难,指着他家镜框里孙犁的照片说:“孙犁先生……你一见面就知道了。”
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编辑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1) 理解文中的两个成语的意思,并单独说明加点字的含义。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苟言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这对于我是个机会,而我却面露难色”一句中,“这”指代什么?“机会”是指什么?“我”又为什么会“面露难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每个自然段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戴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查一查,找一找。我知道了铁凝是当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对孙犁先生的认识有什么变化?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课文在线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写出下列各词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羞愧( ) 悔恨( )
反义词: 囫囵吞枣( ) 马马虎虎( )
用“囫囵吞枣”写一句话。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我”为什么羞愧、悔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的话对“我”有什么帮助?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