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东西方天平失衡的开端。其观察到的历史影响因素是( )
| A.社会形态转变 | B.民族矛盾激化 |
| C.革命力量兴起 | D.文化途径迥异 |
2014年虽然中国足球再次无缘世界杯,但各大体育盛宴中总是不乏中国元素的参与。大到球场建设的器械,小到球迷手中的吉祥物、吹的口哨。这一现象表明( )
| A.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 |
|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
| C.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
| D.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
2010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联发表“横滨宣言”,提出“我们要求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田宏一认为,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这反映亚太自由贸易区( )
| A.是亚太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 |
| B.无法冲破地区多样性的障碍 |
| C.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
| D.可比肩欧洲联盟的统一市场 |
处于国际金融风暴中心的爱尔兰,5大银行都濒临破产。2014年11月欧盟和某国际组织一道向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以帮助这个欧元区国家应对债务危机并遏制危机蔓延。关于该组织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 |
| B.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克服穷困 |
| C.成立后主要受发达国家控制 |
| D.是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的表现之一 |
下图材料中的时间轴所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 A.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 |
| B.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 |
| C.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发展深入的历史进程 |
| D.经济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
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 )
|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
|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
| 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 |
| 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