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雉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 )
| 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奋斗目标 |
|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
| 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
| 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胁迫赵王弹曲,并命史官记下:“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随后,蔺相如以与秦王拼命相威胁,命秦王为赵王击缶,并命史官记载:“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这一故事反映了当时政治形势的特点是()
| A.秦国发起统一战争 | B.秦国势力日益强大,威震中原 |
| C.诸侯争霸势均力敌 | D.中原诸侯联合抗秦,对秦国构成巨大威胁 |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 A.统一度量衡 | B.统一思想 | C.统一文字 | D.统一六国 |
据史书记载:“牵牛以蹊(xi践踏)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 A.西周 | B.春秋战国 | C.西汉 | D.东汉 |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
| B.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
|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
|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这是《史记》对战国时期一次变法的记载,实施这次变法的人物是()
| A.申不害 | B.李悝 | C.商鞅 | D.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