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的内阁
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 | 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 |
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 | 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 |
理学又称为“道学”、“新儒学”。这反映了理学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学的
A.研究方法 | B.行为准则和是非标准 |
C.“仁”的思想 | D.性善论 |
盛唐时期(713—716年),唐诗充满着昂扬乐观的情调;随后的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精神成为诗歌的主流。这表明唐朝
A.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 B.君主专制日趋削弱 |
C.地方割据日趋严重 | D.人民生活日趋困苦 |
董仲舒主张“限民名田,以澹(赡)不足”,“塞兼并之路”。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 B.反对土地私有制 |
C.初步提出了社会保障思想 | D.主张建立平均主义社会 |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桑麻。”这反映了:
①重农思想
②节俭思想
③当时商业活动比较基本停止
④当时商品经济比较落后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