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
|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
|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
|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 A.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 B.人文精神的普及 |
| C.资本主义萌芽推动 | D.近代教育的发展 |
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囚(1822—1888)说:“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为什么罗马法律会优于印度法律,假使不是有‘自然法’理论给了它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典型”。梅因意在强调
| A.罗马法优于其他国家的法律 | B.罗马法受到了自然法精神的影响 |
| C.罗马法的产生发展与众不同 | D.公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源远流长 |
马克尧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 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
| C.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 | D.雅典是一个典型的城邦国家 |
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改版,并就此在《致读者》社论中说,“最近,我们将着重从以下三方面改进我们的工作。第一,扩大报道范围。……第二,开展自由讨论。……第三,改进文风。”据此可以推知,此次改版
| A.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调整 | B.体现了党的文艺方针的调整 |
| C.促进了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 | D.抑制了党内“左”倾错误思想蔓延 |
下列摘编自李育民《废约史研究30年》,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探讨废约问题的部分专题论文。废约问题的探讨反映出
| 作者及其专题论文 |
论文期刊来源 |
| 方铭《关于苏俄两次对华宣言和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问题》 |
《历史研究》1980年第6期 |
| 李光一《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废除不平等条约》 |
《史学月刊》1985年第4期 |
| 韩渝辉《中国是怎么样得以在抗战时期实现废约的》 |
《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5期 |
| 王淇《一九四三<中美平等新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评析》 |
《中共党史研究》1989第4期 |
A.政府试图调整外交理念 B.学术研究环境得以改善
C.“科教兴国”战略影响 D.列强侵华影响极其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