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后, 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 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作者想要说的是
| A.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 |
| B.国际关系中实力和正义同等重要 |
| C.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是必然的 |
| D.日本的 “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 |
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土(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刷膨胀 |
| 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 D.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
“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他们进行公社的选举,是去了大好的时机,而组织公社等又浪费了更多的时间。”马克思的这段话认为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是()
| A.给了国内外反动的势力勾结与反扑的时机 |
| B.生产力水平未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
| C.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
| D.无产阶级政治威信还不够高 |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一次演讲时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用民主的方式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最早用民主的方式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是()
| A.《民法大全》 | B.《权利法案》 |
| C.《人权宣言》 | D.《1787年宪法》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特别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 A.对殖民霸权和殖民地的激烈争夺 |
| B.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激化 |
|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
| D.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根本性质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
|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