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末国歌歌词:巩金瓯①,承天帱②,民物欣凫藻③,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皞④,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於斯万年, 亚东大帝国!…… 四百兆民神明胄, 地大物产博. 扬我黄龙帝国徽, 唱我帝国歌!(1911年)
民初国歌歌词: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⑤, 民国荣光, 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1912年1月)
——转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注释】①金瓯:指疆土完固。 ②天帱(dào):指其恩德。
③民物:泛指人民、万物、凫(fú)藻:指嬉乐的境界。 ④熙皞(hào):恰然自得。
⑤五色旗:中华民国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横列组成,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两首歌词的意境,提取历史信息并说明。要求:结合史实准确,对比角度合理,意境解释恰当。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
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三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1)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中,指出丘吉尔言论的依据。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
(3)以英、美、德为例,分别指出三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李世民认为:“……以天下之广,四 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 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引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引自《皇明祖训》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李世民和朱元璋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各自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共同影响。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即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3分
中国是其中哪一个组织的成员国?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
势?
(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旨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材料
二中的哪句话能表明这一宗旨?中国于哪一年加入该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对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趋势(进程)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你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材料二他(上面图2)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材料三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37年中国历史进入抗日战争时期。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历史进入解放战争时期。
回答:
(1)图中A、D两点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各标志着什么?决定D点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右下图是哪一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二,分析他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各个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