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下面两则史料最适合于研究什么问题?( )。
| A.近代中国满清政府的腐朽和反动 |
| B.西方与近代中国习俗的变迁 |
| C.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
| D.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根源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 C.王阳明的“心学” |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A.墨子“兼爱”思想 |
| B.孟子“性善论” |
| C.老子“无为”思想 |
|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 B.儒家学说 |
| C.道家学说 | D.墨家学说 |
西欧国家走向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战后,欧洲丧失了政治、经济优势 |
| B.为了抗衡美苏 |
| C.西欧国家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 |
| D.为摆脱美国的控制 |
有人说:“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主要因为美国通过该计划实施
| A.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 B.向东欧国家经济渗透 |
| C.向苏联经济渗透 | D.帮助西欧复兴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