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籍 |
保护环境的内容 |
《礼记》 |
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仲夏“令民毋烧灰” |
《秦律》 |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 |
《唐律》 |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 |
明朱元璋于洪武六年在工部下设置虞部,二十九年改虞部为虞衡。《明史·职官志一》:“虞衡典山泽采捕、陶冶之事……岁下诸司采捕……皆以其时。冬春之交,罝罛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苗盛禁蹂躏,谷登禁焚燎。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美国人的环境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征服自然”的观念逐渐为保护主义的理念所取代。造成上述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工业化、城市化和西部开发所导致的资源破坏与环境退化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和重视外,继承了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者的宣传与推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付成双《19世纪后期美国人环境观念转变的原因探析》
材料三 因此,从环境史角度可以赋予(清末)自强运动以新意,它使中国环境史开始迈上人类以机械力干预自然并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为基础的能源经济”转变的道路。
——梅雪芹《中国近现代环境史研究刍议》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举措,并列举古代中国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两个代表性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者”的主张,并分析19世纪后期美国人环境观念转变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自强运动如何促使中国从“发达的有机经济” 转向“以矿物为基础的能源经济”?并结合材料一、二,评价这种转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
A.法国 | B.西班牙 | C.荷兰 | D.意大利 |
明治维新在近代日本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试述它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特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摘选整理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摘选整理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所表达的内容是切实可行的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賞,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 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