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800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 |
B.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
C.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 |
D.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培根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指中国古代的
A.造纸术 | B.印刷术 |
C.指南针 | D.儒家学说 |
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属于
A.豪放词 | B.婉约词 |
C.田园词 | D.边塞词 |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役制”是指:
A.“人皆上帝” | B.“因行称义” |
C.“人皆僧侣” | D.“理性至上” |
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A.追求自由平等 | B.反对禁欲主义 |
C.追求现世幸福 | D.反对等级观念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共同的历史作用有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③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