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下,淀粉酶分解淀粉产生的生成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可以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
B.乙图中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后,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变化情况,若该反应过程中pH下降,则b点下移,a点左移 |
C.乙图中若该反应过程中温度适当降低,则b点不移动,a点右移 |
D.甲图可以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乙图中a点后曲线变成水平,表明底物已被消耗尽 |
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和2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 B.1和2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
C.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 |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
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活性增强,提高细胞代谢水平 |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还可能发生变异 |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
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 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右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