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能提高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 B.物质B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
| 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
| 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将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即可在镜下观察 |
| B.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在普通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准确计数 |
| 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95%的乙醇等 |
| 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
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技术或原理不相符合的是 ( )
| 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 B.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都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 D.植物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都与细胞分裂有关 |
下面的简式表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 )
| A.若①是来自不同植物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则④可能出现不同植物的遗传特性 |
| B.若①是花粉,则④是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 |
| C.若①是人参细胞,对②进行扩大培养可提高细胞产物人参皂甙的产量 |
| D.若①是具有杂种优势的农作物细胞,则用③进行繁育会发生性状分离 |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该生态系统 ( )
①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
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③物质和能量的输人和输出相对平衡
④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⑤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
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⑦生产者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
A.①②③④⑥ 8.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
|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
|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02的形式进行的 |
|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