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大于S2的浓度 |
B.若S1 、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 |
C.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大于S2的浓度 |
D.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 |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
B.ATP中的P代表磷酸分子 |
C.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中物质可逆 |
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A.葡萄糖是主要能源物质 | B.ATP是主要能源物质 |
C.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 | 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
在下图所示的酶促反应图式中,属于酶的是()
A.A | B.B | C.C | D.D |
某同学进行以下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晕2%可溶性淀粉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稀释10倍的唾液和未稀释的唾液,然后分别滴入1滴碘液,37℃水浴恒温条件下,观察蓝色消失所需时间。结果所需时间几乎相等。这项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A.酶具有高效性 | B.酶具有专一性 |
C.唾液含有淀粉酶 | D.淀粉遇碘变蓝 |
下列曲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情况,曲线a表示细胞内物质的浓度,b表示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据图分析说法正确的()
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
C.物质进入细胞的动力是浓度差 |
D.物质运输的速率与膜上载体的数量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