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丛日云著《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它真正实现了公民内部政治权利的平等,参政机会的均等,使全体公民最大限度地和尽可能直接地参与国家管理,行使主人的权利······”为达到此政治目的采取的直接制度是

A.财产等级制度和公民大会
B.轮番而治和四百人议事会
C.陪审法庭和五百人议事会
D.公职津贴和抽签选举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道:“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互相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此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   )

A.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 B.道德上的肯定是其主要方面
C.历史真相不明,难以评价 D.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

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企业不过一百余个,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 800万元。而到了1894年至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 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徐继玲《近代德国在华企业投资述略》)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扶清灭洋”口号 D.民生主义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